德語媒體:拜習峰會是場"互不相讓的對話"
2023年11月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時報》周報發表評論稱,儘管中美領導人舉行峰會的地點同當今世界的危機熱點萬里之遙,但此次會晤對世界和平可能產生的影響卻不容小覷。這篇題為《讓我們坐下來談談吧》的評論寫道:
"如果會談得以舉行,自然是件好事。因為如果中美兩個大國的領導人不進行相互交流,那麼,烏克蘭和中東的地區性衝突引發全球性戰火的風險就會進一步加大。在上述兩場衝突中,北京和華盛頓的立場都截然相反,在烏克蘭,中國為俄羅斯撐腰,放任普丁的侵略行徑。而對於中東局勢的升級,北京則認為罪責全在以色列一方,並對哈馬斯的恐怖襲擊予以淡化。凡此種種,都為尋求政治解決方案增加了難度。
中美首腦一年前在峇里島舉行會談之後,拜登和習近平都對兩國關係的不斷惡化表現得令人驚訝的無動於衷。直到最近,雙方才發出希望緩和的訊號。顯然,雙方都已意識到,如果讓這兩個世界強國之間的爭執繼續激化,將造成極大的風險。
中美之間的爭端首先是權力政治的較量,事關印太地區的霸主地位,以及未來世界將由誰來主宰。其次,它也是雙方在技術和經濟領域的角逐,確定誰將領先尖端科技。第三,是雙方之間,包括核武器在內的軍備競賽。第四,這也是一場制度之爭:民主制度能夠抗衡專制政權嗎?第五,這也是就未來世界秩序展開的競爭。以西方為主導的、捍衛普世人權的自由世界能夠維持下去嗎? 抑或禁止一切外來干預的政權最終將成為標準模式?
中美之間的爭執已經演變為原則性衝突,如同當年西方同蘇聯之間的冷戰。對拜登而言,同中國的戰略競爭已經成為最為關鍵的外交挑戰。在政治上嚴重分裂的華盛頓,無論是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幾乎所有各方都在這一問題上同拜登形成了高度共識。"
評論指出,無論是在俄烏戰爭,還是中東衝突問題,北京和華盛頓都有明顯的立場分歧,而在台灣問題上,雙方也沒有很多妥協的空間,有鑑於此,對於此次中美峰會,各方不應抱持過高期望。
"近幾周來,中美雙邊的謹慎接觸還是給人們帶來了一線希望,顯示北京和華盛頓或許已經意識到,相互對抗將會帶來多大的風險。畢竟來自烏克蘭、以色列和加薩的恐怖畫面,已經帶給了全世界深深的恐懼。
正如華盛頓布魯金斯學會的哈斯((Ryan Hass)所言,拜登和習近平的對話現階段將只會是一場"互不相讓的溝通"。但至關重要的是,這種對話即將在三藩市拉開序幕。無論這種對話多麼艱難,但只要它能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各方就應當皆大歡喜。"
對於本周進行的中美軍備磋商,慕尼黑《信使報》發表評論稱:
"有時候,往往是一些小事最終會形成大趨勢。中美之間的核談判就有可能成為奠定某種趨勢的基石,成為雙方願意管控風險,不讓風險失控的訊號。雙方就各自核武庫問題舉行對話,就在幾個月前,還是無法想像的事情。
現在美國國務院宣佈,美國履約核查執行局局長斯圖亞特(Mallory Stewart)以及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孫曉波就'軍備控制和核不擴散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美國敦促中國增加核領域的透明度,'採取實質性措施降低在核領域以及太空領域的戰略性風險。'
這類會談中具體的裁軍建議以及驚人內幕,當然不會對外公開,在雙方初步接觸的階段尤為如此。但由於中國曾長期拒絕就核武問題同美國進行談判,因此此次會談無論是否達成共識,都是向前邁出的重要步伐。當前,中美兩個超級大國至少要做到和平共處。因為高度武裝的中美兩國關係目前非常脆弱,任何干擾因素都有可能引發危險。"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