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施豪銀行為何要放棄中國?

葉萱2006年8月9日

在經過長時間的籌備後,德國最大的住房儲蓄銀行-施威比豪爾銀行2003年與中國建設銀行在天津合資成立中德住房儲蓄銀行。 中國蓬勃發展的房地產市場給了德方很大信心。但時隔三年,媒體卻傳出施豪銀行考慮放棄中國業務的消息。

https://p.dw.com/p/8vKc
銀行業務到中國不好做圖片來源: AP

施威比豪爾銀行董事會主席邁茨本周在接受法蘭克福匯報記者採訪時透露,該銀行正在重新審核在中國的業務。邁茨說,繼續發展在東歐的業務比在其他地方擴展新市場更為重要。他認為,施豪銀行在中國市場的運作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施豪銀行的發言人施拜歇爾向德國之聲解釋說:

「近幾年來一些框架條件發生了變化,使得我們合資銀行的業務發展與我們最初的期望相比明顯減緩。比如中國城市的房價自2002年以來翻了將近一番,因此有興趣的私人購房者都急於趕快購買,而不會在購房之前先作長期的儲蓄。」

另外中國自90年代開始實施的住房公積金制度也漸漸成為住房儲蓄貸款有力的競爭對手。在中德住房儲蓄銀行開展業務的天津市,公積金的貸款條件比以前優惠了許多。

天津市住房公基金的條件自今年1月有了明顯改善,只須儲蓄6個月就可申請最高40萬元的住房貸款。而此前住房公積金的最低存款時間也是兩年,這一改變大大提高了其吸引力,對我們的業務產生了不小影響。」

由於住房公積金在城市居民中的覆蓋率不高,中德住房儲蓄銀行從一開始就將自己定位為住房公積金的有益補充。與一般商業銀行不同,住房儲蓄銀行只向住房儲蓄客戶吸收存款,存款達到一定數額儲戶就可以獲得低息的購房貸款,存貸利率在合同期內保持不變。中德住房儲蓄銀行推出的最優貸款利率僅為3.3%。而有專業人士認為,較低的貸款利率使得住房儲蓄的盈利空間受到限制。另外,與其他行業一樣,德國銀行在中國的發展也遇到了不同國情和文化帶來的問題:有企業和消費文化的差異。與我們所熟悉的中東歐市場相比,中國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這涉及到管理,中方工作人員缺乏銷售意識,提供的客戶咨詢服務也不足,另外對中方推出金融產品的決策程序也需要適應。」

看來中國住房市場的特殊條件,發展的瞬息萬變,金融和宏觀調控政策的可預見性較低,都使住房儲蓄這一運作周期較長,靈活性不足的產品的立足發展受到一定限制。

施豪銀行發言人表示,目前對中國業務的審核不過是常規審核。因為施豪銀行在2006 年底之前還可以決定是保留其在合資銀行的25%股份,還是將其出售給中方合資夥伴建設銀行。施豪管理高層今年秋季將在市場調查的基礎上做出決定。施拜歇爾認為,在一定的市場經濟框架和利率條件下,住房儲蓄仍然對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