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復甦放緩:中國經濟二季度增長7.9%

2021年7月15日

中國經濟今年第二季度增長,略低於預期。原材料價格的上漲、多處新冠疫情區域爆發都影響到經濟繼續恢復。業界人士期待有更多的政策助力經濟復甦。

https://p.dw.com/p/3wWSW
Symbolbild Export Containerschiff Schiff
圖片來源: Congjun Xv/Zuma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本周四(7月15日)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今年4到6月,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9%,低於路透社此前一項專家問卷的預測增幅8.1%。環比增速為1.3%。 

零售業和工業產出6月份增幅放緩,作為經濟增長一大動力的房地產市場也有降溫的趨勢。不過分析人士認為有關數據基本與預期吻合,新加坡大華銀行(UOB)經濟師Woei Chen Ho對路透社表示,新的數據略低於市場預期,不過更令人關注的是經濟復甦的起伏不定,因此國內市場需求對中國至關重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劉愛華在發布會上表示,總的來看,上半年國民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加固、穩中向好。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持續演變,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較多;國內經濟恢復不均衡,鞏固穩定恢復發展的基礎仍需努力。 

疫後復甦

今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高達創紀錄的18.3%,原因當然與去年年初新冠疫情爆發造成的停擺有關。因疫情的影響,去年第一季度中國經濟萎縮6.8%,創下1960年代以來的最低。此後逐步復甦,第四季度增幅達到6.5%。去年全年GDP增幅為2.3%。 

China I Tesla Store in Shanghai
汽車銷售已恢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圖片來源: Wang Gang/VCG/MAXPPP/dpa/picture alliance

在快速擺脫新冠危機陰影后,得益於穩定的出口需求和政策支持,中國經濟得以強勁復甦。製造業、汽車消售和個人消費已回復到疫情之前的水準。 

但最近數月的數據顯示,恢復勢頭有所減弱。原材料價格上漲、供應短缺和更嚴格的環保規範影響到工業活動。而地方性的新冠疫情也對抑制了個人消費。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的一份報告指出,總體看,中國經濟仍處在有力復甦階段,回升幅度已達到峰值,並在逐步回歸到長期平均水準。國際貨幣基金和私營經濟預測,中國今年全年經濟增長將達到8%,但明年將有所下降。 

降准降息?

目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仍籠罩在中美貿易戰的陰影下。美國總統拜登尚未決定是否收回前任川普对中國商品徵收的懲罰性關稅。今年6月份中國出口同比增長32%。 

中國央行上周五(7月9日)宣佈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降准釋放長期資金約1兆元人民幣,以進一步支持市場復甦。路透社問卷顯示,經濟專家預期今年內會出台更多的刺激經濟措施,包括央行將於第四季度再次降准。一些市場觀察家認為,下一個步驟可能是降低基準貸款利率。 

澳新銀行(ANZ)中國戰略分析師邢兆鵬表示,鑑於目前的情況,如果官方不採取行動,今年第四季度的GDP將跌出合理預期的範圍,因為去年第四季度的數據已十分亮眼。因此他預計政府將推出有針對性的寬松措施。 

(路透社、美聯社)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