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律師:孟晚舟 「認罪協議」可能是陷阱

葉宣(綜合報導)
2021年1月5日

數周前媒體曾報導美國當局向孟晚舟提出「認罪換自由」。一位曾為孟晚舟團隊工作的加拿大引渡法專家指出,這項所謂交易很可能是一個陷阱。

https://p.dw.com/p/3nXW9
Kanada Prozess Meng Wanzhou
認罪換自由——出路還是陷阱?圖片來源: Jonathan Hayward/The Canadian Press/empics/picture-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溫哥華律師加裡‧伯廷(Gary Botting)在周一出版的《全國郵報》(National Post )上撰文稱,如果孟晚舟承認做錯了事,將給自己留下刑事犯罪記錄,這樣一來,任何國家都可以此為由採取不利於她的行動。伯廷曾出版過多本有關引渡法的書籍。

《華爾街日報》12月3日報導,消息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正在與華為財務長孟晚舟談判一項協議,允許她從加拿大返回中國,但交換條件是她必須承認被指控的部分不當行為。

伯廷在文章中說,美國這樣做可能是給孟晚舟設下的一個圈套。他本人在律師從業生涯中,有過類似的"痛苦教訓"。他寫道,從他曾參與經手的幾宗案例中,可以看出,一旦接受這樣的交易,可能會帶來怎樣的潛在風險。

其中一個案例的當事人--一家承建歐中油氣管道的施工商被指控行賄。同孟晚舟一樣,在美國要求下,這位企業家在加拿大機場被逮捕。律師接受了美方提出的認罪協議後,他在入獄當天即獲釋,但後來他卻僅因錯過一次法庭會期而被判刑一年。

另一個案例中,加拿大一公司財務經理在美被起訴後被拘捕,雖在簽署認罪協議後立即獲釋,但她的丈夫--公司的CEO此後卻因她的供詞被控欺詐罪判刑,至今仍在服刑。

Kanada Prozess Meng Wanzhou
孟晚舟2020年10月26日在溫哥華出庭圖片來源: Jonathan Hayward/The Canadian Press/empics/picture-alliance

因此伯廷認為,"孟晚舟的名字必須從起訴書中刪掉",否則即便加拿大司法部長下令解除對她的指控,美國仍可以再次三番追究她,"只要她踏上任何一個與美國簽有引渡協議的國家土地"。

據《南華早報》報導,2018年12月孟晚舟首次保釋聽證期間,伯廷曾向孟的律師團隊提供咨詢。不過他本周表示,已不再為孟晚舟工作,對美國所提交易的細節也不知情。

伯廷在文中寫道:"愈發明顯的是,對華為的起訴是一個政治舉動,旨在阻止其在5G市場獲得成功 ,讓美國企業在這一新興領域佔據主導。美國顯然錯估了起訴孟晚舟會帶來的巨大麻煩。"

對孟晚舟案的"認罪協議",中國官方並未正面置評,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12月初在一次例行記者會表示,《華爾街日報》的報導,讓人想起法國阿爾斯通高管皮耶魯奇所著《美國陷阱》中的情節。此話似乎影射美國提供的選項是一個"陷阱"。

2013年,法國阿爾斯通公司高管皮耶魯齊(Frédéric Pierucci)在紐約被美國聯邦調查局逮捕,指控他涉嫌商業賄賂。此後多位阿爾斯通高管與美國達成認罪協議,他們的供述成為證據,法庭判罰阿爾斯通7.72億美元。同時,阿爾斯通的電力業務也被美國競爭對手通用電氣收購。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