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川普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W. Hong
專題報導:中國經濟何處去?
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長,而產能過剩、出口不振、匯率波動、股市地產震蕩等諸多問題也一一浮上檯面。「全球經濟火車頭」是否動力不再?「世界工廠」如何實現轉型?
跳轉至下一欄 即時新聞
即時新聞
2025年1月12日
2025年1月12日
德國基民盟主席梅爾茨強調德美共同點遠多於衝突
跳轉至下一欄 深度報導
深度報導
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中國年輕一代熱衷「儲蓄」
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中國年輕一代熱衷「儲蓄」
由於新冠疫情後經濟陷入疲軟,以及房地產危機愈演愈烈,很多中國人變得越來越節儉。儘管政府在努力動員年輕一代多消費,但他們似乎還是對存錢更為熱衷。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穩住了嗎?
客座評論:中國經濟穩住了嗎?
經濟學者沈凌認為,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去年中國GDP增長率在5%這個低水準上穩住了,這一方面來自9月底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緊急提振措施,另一方面源於GDP統計方面與國際接軌的修正。但真正水到渠成的增長率回升,還需政府打破「圍牆思維」。
沈凌
評論
中國經濟:2024年實現了官方目標 2025年挑戰更加嚴峻
中國經濟:2024年實現了官方目標 2025年挑戰更加嚴峻
根據官方數據,2024年中國經濟在出口增長和刺激措施的推動下實現了政府給定的5%增長目標。但經濟發展整體不均衡的問題依舊嚴峻:出口強勁的同時,內需仍顯疲軟。
中資收購將是大眾在德工廠新出路?
中資收購將是大眾在德工廠新出路?
由於營銷業績不佳,大眾公司正在考慮關閉部分在德工廠或實施大規模裁員。有消息稱,中國汽車廠家有意接盤,而大眾員工和管理層似乎對中資收購也並不排斥。
從出口冠軍到歐洲病夫 德國經濟怎麼了?
從出口冠軍到歐洲病夫 德國經濟怎麼了?
面對物美價廉的中國製造,德國經濟明顯招架乏力。高企的能源價格、高昂的稅負、官僚主義頑疾,讓出口導向型的德國經濟逐漸失去了國際競爭力
德國經濟連續第二年負增長 2024年萎縮0.2%
德國經濟連續第二年負增長 2024年萎縮0.2%
消費者因對物價和就業前景感到不安而不願花錢,機械、汽車、化工等重點工業備受打擊,「出口大國」的出口額下降——這些都導致德國經濟2024年出現衰退。歐洲最大經濟體2025年的前景也十分脆弱。
顯示更多
廣告
跳轉至下一欄 焦點話題
焦點話題
報告顯示印度移民在德國收入最高,敘利亞人最低
根據德國經濟研究所(IW)的一項最新分析,印度移民在德國的平均收入顯著高於其他國籍的移民,而敘利亞移民的收入則處於最低水準。
中國11月經濟數據「喜憂參半」 專家:北京在為艱難時期做準備
中國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11月工業生產增速超出市場預期,但消費增速創三個月新低。德國專家在接受DW採訪時預測,最終今年的官方經濟增長率可能會落在一個接近但不到5%的水準,儘管官方統計的可信度已經越來越低。
媒體:中國計劃2025年提高財政赤字率以緩沖經濟壓力
路透社援引匿名消息人士稱,北京高層已經同意將明年財政預算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增加到創歷史最高紀錄的4%,同時維持5%的經濟增長目標。
川普上任後北京還有更多經濟刺激措施?
北京通過降准降息降低房貸利率,推動經濟,扶持房地產業,同時推出10兆化解地方債舉措,但對增長的效應有限。一位分析師表示,市場期待北京保留了一些財政措施,等待川普上任後使用。
中國的經濟刺激計劃能否推動德國經濟增長?
多年來,來自中國的工業訂單為德國創造了成千上萬個高薪崗位。然而中國經濟放緩導致對進口德國商品的需求下降,並抑制了德國經濟的增長前景。中國政府近來宣佈了多項刺激經濟計劃,能否帶動提振德國經濟?
中國刺激經濟大招能奏效? 專家:關鍵看人民買不買賬
中國官方在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前一周突然集中宣佈十多項刺激經濟的重磅政策,促使中國股市強勁反彈,創下16年來最大單周漲幅。但這些經濟刺激措施「含金量「多高,能否拉動中國經濟走出困境?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