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看中國十一五的「質重於量」
2006年3月3日「商報」就此寫道:「當3000名人大代表本周日在人民大會堂開始舉行本年度全體會議的時候,將不會發生特別令人驚訝的事情。然而,此次為期一周的會議有可能譜寫出中國歷史的新篇章…
「因為,第11個五年規劃要帶來一種轉變:從一個巨大的能源浪費國轉變為富於責任感的生態大國; 從無限制的發展轉變為更平衡的發展;從廉價大規模生產轉變為富於創新精神的高科技;從貧富懸殊轉變為對財富的更加公正的分配。『質重於量』成為新的座右銘,而且要貫穿於所有領域。」
商報指出,要將該規劃付諸實施,中國需克服一系列巨大障礙: 「規劃是一回事,現實卻是另外一回事。這一點尤其適用於中國。還在人代會召開之前,觀察家們就已經注意道,(中國國內)出現了對這一過於綠色的規劃的激烈抵抗。在其它問題上,例如,在社會財富更為公平的分配問題上,也存在爭議。只不過,正如在北京的外國分析家所批評的那樣,這些爭議只在政治局內部進行。在沒有實權的議會上,棘手的議題是不會成為討論對象的。
…
「總理溫家寶和國家主席胡錦濤的藍圖十分宏大。為使農業人口脫離貧困,政府制定了總額10兆元人民幣的計劃。不過,這筆錢將從哪裡籌集,迄今還是未知數。
農村兒童免交學費以及取消現存的農業稅的相關法律已經通過。某些地區卻對此表示強烈反對。因為,它們將缺少這筆收入。一名外國觀察家這樣描述中央政府內部的爭鬥說,『在中國,對一個問題的解決意味著創造出兩個新問題』。」
商報繼續寫道:「專家們也懷疑,這個「新型社會主義農業」是否能夠付諸實施。首先是位於東部脂肪帶的銀行和財政專家們表示懷疑。他們提出警告說,中央政府不過是想借此改善其形象,而數以百億計的金錢將消失於沒有效率的體制中。」
商報最後援引瑞士聯合銀行香港首席經濟分析師安德森的話指出:「過去幾個五年計劃相對於後來實際發生的事情來說無一例外都是糟糕的計劃。不過,有一點是確定的,那就是,它將照例在人大會議上獲得壓倒性多數而得以通過。」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