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亞海嘯災難15周年紀念
2019年12月26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周四(12月26日),在當年死亡人數最多的印尼亞齊省(Aceh)的錫龍(Siron),遇難者家屬聚集在已故親人的群葬墓前祈禱、撒花。那裡至少埋葬了4.7萬名死者。
當年,僅印尼一國就有約17萬人喪生,其中多為海嘯大浪尤高的亞齊地區的居民。該省是當年受創最巨的地區之一:在亞齊地區,有13萬人在海嘯中喪生。
65歲的努爾哈亞提(Nurhayati)也是紀念人群中的一員。海嘯災難中,她失去了17歲的女兒。努爾哈亞提含淚說道,"我在這裡,因為我這麼想她;她當時剛上大學,才17歲。過去15年了,但直到今天,只要看到海--即使是在電視裡,我依舊每回都會打顫"。
浪高30米
當年,海嘯大浪最高達到30米,向印尼、泰國、印度和斯里蘭卡的海岸和城市滾滾而來。該海嘯由一次裡氏9.3級的海底地震引起,這是史上測得的強度第3的地震。整個村莊被席捲而去,船隻被沖上陸地。經濟損失無可估量。
15年後,在亞齊省首府班達亞齊(Banda Aceh),人們測試了一座海嘯警報塔的喇叭裝置。
災難中,姆南達爾(Arif Munandar)失去了24名親屬,其中有妻子和3個孩子。如今,他是海嘯警告設施的技術人員。他說,"我現在是鰥夫。對我來說,生活的唯一地方就是這裡。因此,我在這裡重新蓋建了房子。我要留在這裡--在我最親愛的人死去的地方,雖然別人常勸我遷往他處。"
"再發生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有那麼多人罹難"
受災國家總共投資了4億美元,用於設置一個改進型海嘯預警系統。在高危地區,建起了警報塔和保護地堡。不過,對裝置的保養不夠完善,鋼零件生鏽、燈泡被人打破、水泥地皸裂。
亞齊救災機構負責人蘇達爾瓦迪(Sudarwardi)指出,相關技術設施不是最先進的。他表示,為能向人們提供更好的保護,尚有大量工作要做,"但我們實在缺錢。我們的很大一部分裝置陳舊不堪"。
不過,海嘯預警系統協調人圖馬拉(Srinivasa Tummala)確信,總體而言,自2004年以來,印度洋安全些了,"我們切實取得了進展,如今再發生像2004年那樣的海嘯不會再有那麼多人罹難。不過,各種挑戰依舊很大,正如去年導致4000人喪生的巴魯(Palu)海嘯顯示的那樣。"他認為,若有更好的預警系統,其中的很多人今天依然會健在。
作為試驗,不久前,泰國普吉島(Phuket)海嘯預警設施的大喇叭播放國歌。當樂曲在海灘上空緩緩響起時,人們矗立靜默。他們希望,永遠不會再從大喇叭裡聽到警報聲。
凝煉/王凡(法新社,每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