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need to enable JavaScript to run this app.
跳轉至内容
跳轉至主選單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最新影片
地區
中國
德國
台灣
歐洲
香港
亞洲
主題
人權
新聞自由
法治國家
氣候環境
分類
政治
經濟
文化
科技創新
焦點
阿薩德家族
以色列-哈馬斯戰爭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最新影片
電視直播節目
简
廣告
六四事件
又稱天安門事件,歐美國家媒體也用「天安門大屠殺」、「六四屠殺」等詞描述這一事件。
跳轉至下一欄 深度報導
深度報導
柏林墻與天安門距離有多遠?
柏林墻與天安門距離有多遠?
1989年的中國天安門距離德國柏林墻,距離究竟有多遠?適逢柏林圍牆倒塌35週年,柏林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其中一項展覽試圖對這個問題給出答案。
長平觀察:「有的國家一直處於戒煙狀態啊」
長平觀察:「有的國家一直處於戒煙狀態啊」
韓國總統尹錫悅突然發布戒嚴令,但是僅僅持續了6個小時。時事評論作家長平指出,這場政治「鬧劇」令全世界震驚,在中國更是引發特殊的歷史回響。
長平
評論
客座評論﹕韓國短命戒嚴與北京戒嚴
客座評論﹕韓國短命戒嚴與北京戒嚴
韓國總統尹錫悅示範了何謂「快閃戒嚴」的鬧劇,由宣佈到被國會議員推翻到自己宣佈「撤回」,只花了6小時,史上最短。DW中文客座評論員曾志豪說,這個亞洲民主國家的政治鬧劇,有許多政治啟示。
曾志豪
評論
中國女權倡議者:白紙前線女性身影不會消失
中國女權倡議者:白紙前線女性身影不會消失
白紙運動後,年輕的中國倡議群體在海外「遍地開花」,不約而同以女權和性少數權益為核心關注。紐約、倫敦和東京女權社群的組織者接受DW訪問,回顧兩年來她們如何從聲援白紙開始,聚焦女權議題,進而挑戰海外民主運動既有的父權結構。
牆外文摘:香港變成了全球惡政的避風港
牆外文摘:香港變成了全球惡政的避風港
有評論認為,川普无需一夜之間成為人權捍衛者,但他應該認識到,為香港自由挺身而出與他的優先事項一致:保護美國企業,反制中國的威權野心,並確保更公平貿易。
牆外文摘:諾貝爾文學獎、光州事件與六四屠殺
牆外文摘:諾貝爾文學獎、光州事件與六四屠殺
有評論指出,韓江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韓國社會沒有人用「只有出賣祖國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這句話來把她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沒有人給她扣上「韓奸」、「賣國賊」、「反動文人」的帽子。
顯示更多
廣告
跳轉至下一欄 焦點話題
焦點話題
他們在德國公開悼念六四
六四天安門事件至今已滿35周年,德國的港人團體今年繼續組織公開悼念活動以保存記憶,DW記者在法蘭克福現場隨機採訪了數名參與者。
紀念六四從香港移師海外
由於六四天安門事件在中國大陸是一個禁忌話題,近年來在香港公開紀念也成了犯罪行為。因此有關的展覽、演出和報告會只能在海外舉辦。有專家指出,這樣的做法是一把雙刃劍。
23條後首個六四:港人夾縫中默念致哀
香港渡過了「23條」生效後首個六四,在高調警告和警力佈防下,紀念行動的聲量更為受限但仍未消失。DW記者在六四這天,採訪多位以不同形式繼續悼念的港人,瞭解他們所感受的六四35週年。
林培瑞:我們為什麼記得六四?
曾有人問,「為什麼你們一定要記住六四?」三十多年過去了。已經是歷史了。忘了吧。往前看吧。一個簡單的問題,卻有著許多答案。沒有任何一個答案是足夠的。所有的答案都加在一起,也不足。問題還留在半空中,尋求答案。
Perry Link
專欄
專訪蕭強:六四歷史「無論如何也抹不掉」
「中國數字時代」創辦人蕭強在「六四」35週年前夕接受DW專訪,談「六四」如何衝擊他的生命,以及他對年輕世代「白紙運動」的看法。他也談到他在海外參與的「圓桌十九」組織,重申訊息自由與知情權的重要;該組織認為,知情權也是當年「六四」的核心訴求。
專訪林培瑞:八九六四和「向前看」
作為中國「八九六四」民主運動的關鍵親歷者之一,學者林培瑞曾表示「最壞的中國在那兒,可是最好的中國也在那兒」。35周年紀念日之際,林培瑞分析了未來中國是否還會迎來「六四」時刻。
所有相關主題內容(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