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實驗室:蘋果在中國的審查滲入港台
2021年8月19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Citizen Lab)在1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蘋果在中國對涉及政治內容的詞語進行審查,但其部分審查規則卻滲透到了香港和台灣。
報告指,在中國,蘋果公司對政治相關詞語進行審查,當地顧客若希望在他們購買的蘋果產品上鐫刻「最高領導人」丶「人權」丶「達賴」丶「毛主席」等詞,都不被中國的蘋果網站核准,無法在網站的鐫刻服務欄位提交這些詞匯。
雖然蘋果在中國對一部分政治相關詞匯進行審查,但用戶在台灣和香港的蘋果公司網站上同樣無法提交部分相關的關鍵字。公民實驗室指出,有一部分內容審查超出蘋果公司在香港當地所需承擔的法律義務,台灣也沒有特別針對政治內容審查的法律條文。公民實驗室呼籲,該公司應發布一套準則解釋為何以及如何對內容進行審核。
在報告中,公民實驗室分析了蘋果公司在中國丶香港丶台灣丶日本丶加拿大丶美國等六個地區對產品鐫刻內容的關鍵詞過濾情況,共發現1105條過濾規則。在中國的屏蔽量最大,有1045關鍵詞被屏蔽,其次是香港的542個,然後是台灣的397個。
在台灣的蘋果網站文字鐫刻欄位上,輸入「習近平」丶「李克強」丶「孫春蘭」丶「法輪功」丶「外交部」丶「毛主席」等政治關鍵詞時,都無法提交。不過,在中國和香港受到限制的「艾未未」丶「雙普選」丶「新聞自由」在台灣則沒有受到過濾,可以在台灣的蘋果網站上做提交。
而在中國和香港兩地的蘋果網站的文字鐫刻欄位裡,若輸入「雨傘革命」丶「香港民運」丶「雙普選」丶「新聞自由」 丶「余傑」 丶「劉霞」丶 「艾未未」 都不被允許丶無法做出提交。在香港,與集體行動相關的詞匯尤其受到過濾。
雖然《香港國安法》於去年生效,該法可能被用來強制要求實體和個人刪除政治相關內容,但根據該市的《基本法》和《人權法案》,言論自由在該地區應受到法律保護。
是故意還是疏忽?
該份報告的共同作者Jeffrey Knockel在接受美國媒體Protocol採訪時說,蘋果公司將其在中國的審查制度套用在香港和台灣有兩個可能的原因,一個是蘋果公司故意這麼做希望討好中國政府,另一個只是疏忽。
在公民實驗室分享給Protocol的一封來自蘋果公司的信中,蘋果公司首席隱私官(Chief Privacy Officer )霍瓦特(Jane Horvath)告訴公民實驗室,蘋果公司盡量不允許根據當地法規被認為是非法的鐫刻請求。
「對很多公司來說,過濾(filtering)是他們在中國開展業務所必須承擔的成本。」該報告的共同作者Lotus Ruan告訴Protocol,透過「審查」,這些公司想向中國政府表明他們已經做了一些事情。
呼籲蘋果發布準則
公民實驗室表示,蘋果公司的公開文件中沒有解釋該公司如何獲得或建立這些關鍵詞列表,呼籲該公司應發布一套準則解釋。
報告指:「蘋果公司並不完全瞭解他們審查的內容,而且,與其說每個被審查的關鍵詞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如說許多關鍵詞似乎是不假思索地從其他來源轉用的。」
報告也舉例,在一個案例當中,蘋果公司審查了十個姓「張」的中國人的名字,但其緣由並不明確,這些名字似乎是從與新浪的影片聊天室「新浪show」相關的一份過濾名單當中複製出來的。
(綜合報導)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