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興建數十個機場 德國望塵莫及

2012年5月26日

到2015年,中國將共有235個機場。個別機場的施工時間還不到一年。這是一個證明建築商能力的標誌,但也表明了一種建築的狂熱,並常常忽視了實際的需求。

https://p.dw.com/p/1500Q
圖片來源: REUTERS

在舞蹈表演和音樂聲中,又一個新機場揭幕了。地方電視台也加以了報導,不過這不算什麼重要的新聞,更多只是在例行公事。這次輪到位於長江下游有五百萬人口的揚州市,新的機場計劃每年接待將近一百旅客。它的建造時間對中國來說也是破紀錄的:從破土動工到揭幕只用了11個月,比計劃時間提前一年。

令人詫異的建造速度和數量

天津中國民航大學的李小金說,一個小型機場的建造,從開工到完工,通常需要一年半到三年的時間。這樣的機場每年旅客吞吐量可達一百萬。

這是省裡的情況。要是在國際化的大都市建造新的大型機場,動作就更快了。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緣故,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那時必須及時完工,它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候機大廳,比倫敦希思羅機場全部五個航站樓加在一起都大。建造時間只用了三年零九個月。

中國現在到處都在建機場。中國目前共有180個機場,明年還將新增55個新機場。政府投入資金發展基礎設施。在金融危機期間產生的許多經濟計劃中的資金被用於建造公路、火車站和飛機場。

李小金說,中國現在處於發展中。每個人都想發達、都想賺錢,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把各種力量集合起來。所以機場的建造也很快。很多地區還比較貧困,但是一個機場能帶來遊客,帶來資本,帶來人,帶來經濟效益,帶來商品,人民的收入就會增加。中國政府利用它強大的優勢,分配必要的資源。

實施比歐洲快

在中國基礎設施的擴建中,也有德國公司的參與。位於上海的「馮•格康,瑪格及合夥人建築師事務所」(Gerkan Marg und Partner)的瑪格達萊妮▪魏斯(Magdalene Weiss)證實說,相比歐洲,在中國實施重大的建築項目要快得多。

魏斯還記得在上海世界游泳錦標賽場館的建設。她說,中國的政策和決策機構與歐洲不同。這點在負責它的建築公司上就表現出來。這個建築公司當然是國有建築公司,因此它當然會顧及城市的整體切身利益,盡可能快地建造。但是,它也有自己的利益。項目管理基本上也是同一間公司。而且,項目的實際所有者——上海體育局把它的部分權限授予了管理小組。就這點而言,它是一個完全一致的決策過程,能夠推動許多項目很快地發展。

設計和建造共用了兩年半的時間。揭幕如期舉行。「馮•格康,瑪格及合夥人建築師事務所」也負責柏林新機場的設計,並因為延期而受到批評。瑪格達萊妮▪魏斯對此不願發表評論。

不平衡的機場建造

中國的秘訣在於:強烈的發展願望,配以掌握一切權力的強勢的政府。速度就這樣產生出來。此外,中國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供支配。至於居民的需要,則很少被加以考慮。

因此,各個地方都紛紛湧現新的機場。不過也常常包括那些不需要建造機場的省份。絕大多數機場都在虧損,常常每天只有4-6架飛機起降。

在人口稠密的地區,情況就不同了。北京機場擴建後也已達到了飽和。現在正在考慮在北京建造一個全新的、可以接待1.3億旅客的超級機場,可能在2017年舉行落成典禮。到那時,柏林的新布蘭登堡機場也應該已經開始啟用了。

作者:Markus Rimmele,編譯:簡如
責編: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