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有望在三五年內實現雙重國籍

德國之聲中文網編輯部2005年3月27日

在中國剛剛結束的政協會議上,民建中央在提交黨派提案時,建議承認雙重國籍。北京思源社會研究中心總裁曹思源也一向力主雙國籍法,以下是德國之聲廣播部中文組對曹思源的電話採訪。

https://p.dw.com/p/6QUn
柏林的中國人圖片來源: AP

德國之聲:您去年訪問歐洲時曾經想搞一個徵集華人簽名爭取立雙重國籍法的活動。現在政協的建議和您的四處奔波有關係嗎?

曹:我想是有關係的。我很早就提出,雙重國籍對國家對人民都是有好處的。通過各方面的努力,現在對這個問題有共同認識。參加共同呼籲的人越來越多了。

德國之聲:為什麼您對雙重國籍情有獨鐘呢?

曹:哈哈!因為我對國家的命運情有獨鐘。我對中國怎麼更好地發揮華夏英才的作用十分焦慮。要想盡辦法促進這個目標的實現,措施之一就是實行雙重國籍的制度。在這方面我重點想談四個問題:

第一,雙重國籍制度是世界潮流所向。據我研究,全世界24%的國家禁止雙重國籍。也就是說76%的國家以不同形式承認雙重國籍。

第二,相反的觀點是,搞雙重國籍就是倒退,還會損害中國政府的國際形象。49年決定不承認雙重國籍。現在55年過去了,我們需要修改這點。怎麼叫倒退呢?雙重國籍的需求是一種經濟發展的需要,是世界向文明方向發展的需要。是一個進步而不是倒退。

第三,中華英才有很多對人類的科技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其中包括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使我們的海外英才回國效勞有很大的顧慮和障礙。去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三個科學家中有兩個是雙重國籍的科學家。這樣的科學家獲得的榮譽由兩個國家分享。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持中國國籍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我們有的只是美籍華人科學家。反對者說,不能因為一個群體的利益來修改法律,好像雙重國籍只是為了海外華人,這個看法邏輯上是非常荒唐的,因為除了憲法和一些普遍性法律外,絕大多數法律的調整對象都是一部分人,比如我們提高教師的地位,教師在全中國不佔50%以上,教師的地位,兒童的地位,等等等等,如果你對這些人群的利益都不予考慮,都說是少數的,那麼全體人民的利益又何在呢?

第四,雙重國籍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願意保留中國國籍的移民得以保留中國國籍,他們的兒子也可以是雙重國籍,他們的孫子也可以是雙重國籍。他們時刻關心祖國的命運,為祖國的建設貢獻他們的聰明才智。

德國之聲:實行雙重國籍會不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動作,需要修改憲法呢?

曹:不一定要修改憲法。因為我們的憲法對國籍問題沒有具體規定。不承認雙重國籍只是體現在國籍法裡面,這是我們中國國內的一部單行法律。現在有兩個辦法,一是修改國籍法,等以後時機成熟了再把這樣一個原則寫進憲法,這樣使雙重國籍更加穩定。現在還有第二個辦法,即採取默認的方式,你加入了外國的國籍,只要你不放棄中國的國籍,我就默認,通過默認,然後修改法律,然後修改憲法。這是修改雙重國籍的三部曲。

德國之聲:您估計從提出建議到真正實施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曹:我看是三、五年足夠了。這不損害任何人的利益。老實說,這只損害那些紅眼病的人的利益:我出國都出不了,你出了國,還要拿雙重國籍。我跟一些朋友交談,他們就是這樣說的。但是人家拿了雙重國籍對我們在國內的人又有什麼壞處呢?沒有任何壞處。(張丹紅)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