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采访:在德华人教授十年增六倍现成立协会

德国之声2007年5月17日

近年来德国大学做出的重大改革之一就是要求大学向国际化发展。 于是德国各大学纷纷向国外学者敞开大门, 允许具有外国背景的学者应聘大学教授一职。目前,全德大学有30余位华人德国教授活跃在德国各高校的讲台上,比10年前翻了6倍。前不久他们还成立了第一个德国华人教授协会,德国之声记者对该协会会长、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辜学武教授进行了专访。

https://p.dw.com/p/Af8r
在德华人教授济济一堂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 辜学武教授,您好! 德国虽然没有唐人街,但近些年来由德国华人发起组织的各类社团的确是为数不少,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您为什么要建立一个教授协会呢?

辜学武:首先,我们感觉在德国当上教授是非常不容易的,而我们这些人通过努力已经达到了这一步,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群体,但这个群体在社会上还没有显现出来,我们要通过我们这个协会增加这一特殊群体的可见度和可信度。

德国之声: 作为有双体制背景,双学术背景的高科技人才,您以个体身份和中国进行项目合作时,遇到过哪些困难?

辜学武:和国内开展活动,有时候感觉力不从心。 我只是说就我研究的政治范畴领域。有时候项目做到一半就不做了。我在想是不是国内对我们这些人还是不信任。那我们现在就以一个群体的方式出现,会增加我们的可信度。

德国之声: 您打算通过什么方式来增加华人教授的群体效应呢?

辜学武:以前我们是单枪匹马,每个人基本局限于自己专业领域的研究。现在我们要超出这一范围。 所以,我们要搭建一个不只是单一学科的,而是跨学科领域的中德交流平台。 在对中国要进行教育科技决策的时候施加影响,出谋划策,提出我们的意见和看法,因此我们以后做的更多的不是专业性的,而是社会性的工作。

Professoren aus China in Deutschland gründeten eigenen Verein
会长、波鸿大学政治学教授辜学武图像来源: DW

德国之声: 协会进一步有哪些具体计划?

辜学武:我们目前有两件事情。首先是出一本协会手册。其中将纪录协会每个会员的个人工作情况,这里包括他的研究领域和前沿学科的发展方向。另外,我们还在做一个课题。例如关于欧盟的科研经费是如何进行管理和操作的。

德国之声: 做这一调查的目的何在, 中国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

辜学武:中国现在提倡科技强国,做创新型国家。这些在很大程度上都跟科研经费的管理体制有关系。现在国内的需求是怎么有效的利用现有财经资源来把创新型国家发展起来。在欧洲有很多这样行之可效的方法和管理经验,我们也想把它结合起来,让中德之间的学者,学生的交流更加和谐。

德国之声: 大家都在呼吁是不是协会的门槛有点高,只能教授加入?

辜学武:是的,我们协会成立的章程是这样的。目前只接受在德国的华人教授加入。因为我们不想把它发展成一个多么大的一个组织,保持协会组建的初衷, 但也欢迎华人学者们的建议。(采访记者::妍妍)

补充:

就在德华人教授数字,记者进一步询问了会长辜学武教授。辜教授说,现在他们已经查实的有大约31至32名华人教授在德国,也许还有漏的。其中大约50%是大学教授,另50%是应用技术大学教授。已经加入了这个华人教授协会的有23人。在德国,当教授是很难的,一个大学设的“教授椅”(教授位置)数量是固定的,只有退下一名,才能增补一名。从博士学位、留校讲师到当上教授,经常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也只有个别人能做到。90年代中的时候,德国一共只有5名左右华人教授,而且大多是教汉学的。随着两国关系,尤其是教育交流的发展,近10年来发展很快。(平心补充)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http://www.dw-world.de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

显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