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chi2911 Feature

2009年11月27日

30年前,不计其数的越南难民被迫背井离乡,冒着生命危险,乘船出逃,轰动了世界。西德当年接收了两万两千名越南难民。他们入乡随俗,在德国安生乐业,其下一代已成为德国社会的一员。如今,越南难民作为外国移民融入德国社会的成功实例在德国再度受到关注。

https://p.dw.com/p/KhgM
德国北威州吸引移民的海报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dpa

30年前,成千上万的越南难民不得不乘坐破旧不堪的船只,两手空空逃离家园的时候,他们登上的是前途未卜的命运之行,许多人最终未能到达彼岸而葬身大海。他们当年即被赋予一个特定的集体称呼,即"越南船民",其中大部分都是华裔。他们的苦难遭遇引起德国社会的巨大同情,老老少少都伸出援助之手。

1978年底,第一批越南船民抵达德国,其中包括安妮的父母。安妮从母亲的叙述中,了解到父母当年刚到德国的时候,开始全新的生活多么不易。她说:"从亚洲一下子到了欧洲,开始当然挺难的。不过还好他们是和全家人一块儿来的,互相有个照顾,算是好多了。而且,还有热心的德国家庭,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不过,语言是个障碍,还有文化方面的障碍。"

越南难民一开始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语言和沟通。因此,刚到德国,他们就得先学德语。他们上的德语课,不光是学语言,而且同时也是了解德国文化的速成班。

Einbürgerungs-Fragebogen in Hessen
德国黑森州入籍问题册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dpaweb

当时德国社会对越南船民家庭非常同情,掀起一股救难热潮,很多德国家庭举家出力,自愿和一家越南人结伴挂钩,帮助他们适应全新的生活。尤塔·舒曼一家也是其中之一。现在她还清楚地记得,开始的时候,和越南人家沟通有多困难。她说:"是啊,那时候语言不通,聊不成天,我们就画图沟通,画了不知多少画儿。我们每次碰面,都准备好一个大本子,几只笔,把我们想说的意思,用画表达出来,搞得我们大家都很开心,老要开怀大笑。真好玩儿。"

不过几个月后,越南难民的德语就已经大有长进,特别是小孩,德语学得很快,因此,那些孩子一到德国就直接进入德国学校而且很快就跟上课程、和德国同学打成一片也就不足为奇了。越南难民孩子学习刻苦,尤塔·舒曼今天对此还记忆犹新。她说:"他们很听话、很刻苦,都很有教养,孩子们在学校表现也都很好,我们那家男孩的中学毕业成绩是全校最高的,真是非常刻苦、非常懂事听话。"

许多越南难民在越南都是大学生,或者拥有大学文凭。大部分越南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的在校教育。学历高,意味着社会地位升高,也意味着可以更好地融入德国社会。

对在德国出生的安妮来说,也是如此。她表示,在求学方面,父母对她起了决定性影响。她说:"他们从小就向我灌输,长大一定要上大学,我也一直是这么想的,也是因为我母亲曾上过大学,但却未能完成学业。我自己中学毕业的时候,根本就没考虑过是不是该选个一般职业,接受职业培训。对我来说,上大学是理所当然的事儿。"

因此,外来移民是否融入德国社会,也和外来移民的心态很有关系,彼得·容就是这样的看法。30年前,他作为移民融入社会事务专员,关心过到德国的首批越南船民。他介绍说:"一个人新到一个国家,可能反倒会激发出他个人的全新潜力。我想,这也是到这儿来的越南人所具备的一个特别大的优点,就是既来之则安之。他们接受了命运的挑战,并且努力地积极利用这一挑战。"

白手起家,从零开始--这股勇气、这般毅力,让彼得·容至今印象深刻,因为对许多越南难民来说,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何日才能重返故乡。彼得·容说:“还有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那就是'敢于生活、找到故乡'。我想,越南船民两点都做到了:敢于在这里,在这块陌生的土地上、在一个新的世界里生活,安居乐业,从而为自己找到了新的故乡。”

找到新故乡,特别是对那些出生在德国的越南船民的后代们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对自己祖辈的故乡--越南的了解,都只是从故事里听来的,或者是度假时的走马观花。从情感上来说,他们以德国为故乡。

Philipp Rösler Das neue Kabinett
有越南背景的现任德国卫生部长罗斯勒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随着岁月的流逝,在当年那些互相挂钩的德国家庭和越南难民家庭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一种至今对双方依然非常重要、并且也传递到双方后代的深重友谊。

第二代越南移民在家和父母一般都是说越南话或者中国话,家里教导的是亚洲的价值观,他们有时是生活在两个平行社会:一个越南社会,一个德国社会。这怎么说呢?安妮解释道:"当然了,回家和家里人在一起的时候,是有些不一样,你会感觉就好像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和我和我的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不一样。对我来说,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真是这样。"

尽管她生活在两个平行社会,但这并没有妨碍她融入德国社会,相反,她把两个文化中最好的部分化为己有,在做人上来讲,感觉更为丰富。尽管如此,有时还是会有些不同文化之间的摩擦的。安妮的弟弟丹尼就说:"摩擦不多,但有时也有,比如在找对象方面。亚洲父母当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选亚洲人做对象,但要是我找的不是亚洲人,他们也禁止不了我。"

第一代越南船民在德国谋求到新的生路。许多人勤奋劳作,自主创业,开办餐馆、亚洲超市等等,成为德国中产阶级的一员,使他们自己,特别是他们的孩子,受益匪浅。

不久前,德国前内政部长朔伊布勒就曾表示,越南船民融入德国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成功的历史。医生、教师、工程师,德国各行各业都有昔日越南船民的踪影。几个星期前,德国出了第一位亚洲血统的联邦部长--卫生部长菲利普·罗斯勒,他的祖上也是越南人。

可以说,越南船民,至少其第二代已经和德国社会完全融合了。他们生在德国,长在德国,拥有德国护照,感觉自己是德国人,因为对他们来说,德国就是他们的故乡。

作者:Chi Viet Giang/施彦

责编:石涛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