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北威州的西根和四川省的德阳

2002年10月28日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这是大多国际友好城市之间倡导的合作模型和发展理念。而位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西根与四川德阳两个城市间的交往却是开始于经济,而后侧重于文化教育、以及社会卫生福利事业的深入合作。这种友谊因此更显得朴实且深厚。

https://p.dw.com/p/2mf4
孩子们的握手图像来源: AP

“Hallo! Matthias!”“你好!徐伟!”中国来的中学生交流团一到,两个小伙伴就激动地拥抱问候。一年后再度相逢,仍然还记得对方的问候语。就这么操练一遍,一年前的记忆就全上来了。当然啦,对于今天反客为主的马蒂亚斯来说,遥远的中国给他留下的印象可不仅仅是“你好”两个字就可以说得清的。

中国那么的地大物博,那么精彩纷呈的东方情调,那么熙熙攘攘的市井生活画面,以及至今提起来还有那么点儿辣滋味在嘴里的四川麻辣烫。那是在德阳,热辣辣的天气,热辣辣的友谊,还有热辣辣的小吃。辣虽辣,味道确实很不错呢。不过,这一回,我该让远道而来的徐伟尝尝什么德国小吃呢,让他也回味无穷?

这个场景发生在七月中旬、德国北莱茵州的西根市,一群来自中国四川德阳的中学生刚刚到来,受到了小东道主和家长们的欢迎。小伙伴们很快地打成一片,几句英语,几句中文,交谈得不亦乐乎。带队的老师说,这次来德国回访的基本是去年接待过德国伙伴的那些学生。像这种中学生互访,互相在对方家里居住,体验最地道的当地人家生活,在西根和德阳市之间已经进行了八年。

德阳市外事办主任徐春满先生也曾亲自尽这个地主之谊呢,他说:“去年我们家也接待了德国小朋友马蒂亚斯,就住在我们家,住了一个多礼拜。他和我的儿子是通信笔友,他非常活泼,性格比较外向,非常聪明。”

考虑到远方的这个小客人的饮食习惯,无辣不香的四川人还特意做了些调整,“考虑到我们东西方在食品上的不同喜好,一方面我们按我们的想法给他准备日常饮食,另一方面也征求他的意见,看他对一些吃的用的不习惯的地方,我们做一些调整。我们的辣的东西就减少一些,清淡一点。总的来说,小孩的适应性还是比较强。”

真可谓结缘来自于机缘。西根地区和德阳市的友好关系实际上始于八十年代中期双方在机械设备贸易和机械制造方面的技术合作。德阳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附近,面积近六千平方公里,人口约380万,盛产天然气、磷矿,是中国西部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而西根位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东南角,地处丘陵山区,全地区人口约有11万。这在德国是一座小型城市,但是机械制造业却非常发达。

双方在1985年开始进行机械设备方面的贸易合作,在西根市德中友协的穿针引线下,两市于1988年开始建立官方交往。1996年7月,两市正式签署建立友好城市协议,进一步促进了两地企业间的商业合作,并且在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上拓宽加深交往。

对于两市之间友好关系的缔结,不能不提到西根市德中友协,它在其中起了相当积极的撮合作用。它建立于1986年4月17日,是德国最早的德中友谊协会之一。德中友协每年组织多次与中国有关的活动,如春节联欢、中秋节团圆等庆祝中国传统节日,热心邀请在这里工作、学习的中国人共同参加;举办中国主题的报告会和展览会,向德国人民介绍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当今的社会生活面貌,并且每年组织会员到中国德阳参观。

除了上述的两市中学生之间结识笔友、互相参观拜访外,西根市友协每年都为德阳画家举办画展,资助艺术家。1998年秋天起,德中友协资助德阳市旌阳区社会福利院,在德国为福利院的残疾儿童筹集捐款。到目前为止,已经成功资助了五个残疾儿童进行医疗手术。

友协副主席吉瑟斯先生说:“德阳市建立了一家福利院,里面有许多残疾儿童。我们协会决定对其进行资助,一方面从协会成员中募集捐款,另一方面寻找赞助单位和个人,并决定将钱用于一些残疾儿童的手术方面。资助对象首先是患有兔唇的小孩。我们已经成功资助五个孩子进行手术,很快下一个也将得到治疗。”

西根市政府非常支持和鼓励这项旷日持久的慈善捐助活动。市长施托策尔先生说:“进行人道援助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德中友协对救助对象进行了寻找,并得知远在德阳旌阳福利院的孩子们正需要医疗救助。对于那些孤儿院的残疾小孩来说,手术费用当然太昂贵。我们就筹集钱来帮助他们接受手术治疗。”

在这个仍然崇尚资本的时代,合作,特别是国际城市间的合作,大多还是在“以经济为中心”的口号下进行,商业项目成了合作过程最大的交换筹码。对比之下,这种只讲奉献、不求回报,面向社会福利事业的国际人道援助就更显得难能可贵,更显出友情的高贵。

金钱没有生命,但友谊可以谱出后续的弦音。在德阳,在那些因此得以康复的孩子们的记忆里,“远方-德国-北莱茵-西根”,从此将成为一串特殊的词汇,灌注着“真情”与“善良”,让他们相信世界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