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超主权国际储备货币符合中国利益

2009年4月2日

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掌控的主导货币应取代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这是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开幕之际,中国向国际社会提出的建议。法兰克福汇报发表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动议的背景和目的。

https://p.dw.com/p/HOhr
图像来源: AP

《法兰克福汇报》就此写道: "设立这样一种世界货币显然符合中国的直接利益。因为中国外汇储备主要是美元,北京担心,如果美国出自内政的原因印制更多的钞票,中国的外汇储备必然要贬值。从长远来看,美国不能通过美元对世界无限施加影响。与此同时,巴西、俄罗斯、印度 、尤其中国的分量在增长。


北京宣布,将在伦敦峰会上提出在国际机构中更多照顾转型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一些观察家认为,这样的言论表明,潜在的中国经济民族主义首次发出了强有力的声音,它与过去邓小平'不出头'的告诫已渐行渐远。


设立主导货币的建议的主要目的在于稳定全球金融体系,使它不受某一个大国国内冲突和矛盾的影响。这条建议甚至对美国自己也有好处,因为迄今为止,美元是国际储备货币,美国利用美元的这一地位,向外国借贷很方便,并以此融资不断出现的新泡沫,这就使得它更难以控制自己的货币。"


《法兰克福汇报》的评论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崛起,美元成了世界货币。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国、银行和无数其它因素存在着相互依赖的关系"。"中国置身于这一发展趋势的前列,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这是全球力量变化的结果,目前的危机很可能进一步加速这一变化。根据高盛国际投资银行的计算,在国内生产总额方面,2027年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等四国的总和将超过七国集团,比该咨询公司原先的预计提早十年。到那时,世界四大经济强国是中国、美国、印度和日本。


尽管有这样的前景,但北京政府象其它国家的政府一样,对改变主导货币的建议能否很快实现一事显然不抱期望。看来这更多是为了争取时间而放出的试验气球。西方一直要求中国放开自己的货币汇率并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贫困国家,但中国对这些要求反应冷淡。


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家詹姆斯认为,中国现在的处境类似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美国。当时,殖民大国英国精疲力尽,美国对是否要接下英国的金融和政治领导地位犹豫不决,这是因为在两次大战之间的这一时期,美国认为,国际机构与前世界霸主英国的利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现在看来,中国正在准备建立一个其国际机构不再由美国和西方主宰的世界新秩序。"

摘译:王羊

责编:叶宣

本文摘自或节译自其它媒体

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