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超主權國際儲備貨幣符合中國利益

2009年4月2日

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掌控的主導貨幣應取代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這是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開幕之際,中國向國際社會提出的建議。法蘭克福匯報發表評論文章分析了中國動議的背景和目的。

https://p.dw.com/p/HOhr
圖片來源: AP

《法蘭克福匯報》就此寫道: "設立這樣一種世界貨幣顯然符合中國的直接利益。因為中國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北京擔心,如果美國出自內政的原因印製更多的鈔票,中國的外匯儲備必然要貶值。從長遠來看,美國不能通過美元對世界無限施加影響。與此同時,巴西、俄羅斯、印度 、尤其中國的份量在增長。


北京宣佈,將在倫敦峰會上提出在國際機構中更多照顧轉型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要求。一些觀察家認為,這樣的言論表明,潛在的中國經濟民族主義首次發出了強有力的聲音,它與過去鄧小平'不出頭'的告誡已漸行漸遠。


設立主導貨幣的建議的主要目的在於穩定全球金融體系,使它不受某一個大國國內衝突和矛盾的影響。這條建議甚至對美國自己也有好處,因為迄今為止,美元是國際儲備貨幣,美國利用美元的這一地位,向外國借貸很方便,並以此融資不斷出現的新泡沫,這就使得它更難以控制自己的貨幣。"


《法蘭克福匯報》的評論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崛起,美元成了世界貨幣。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國、銀行和無數其它因素存在著相互依賴的關係"。"中國置身於這一發展趨勢的前列,具有巨大的象徵意義":


"一方面,這是全球力量變化的結果,目前的危機很可能進一步加速這一變化。根據高盛國際投資銀行的計算,在國內生產總額方面,2027年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等四國的總和將超過七國集團,比該咨詢公司原先的預計提早十年。到那時,世界四大經濟強國是中國、美國、印度和日本。


儘管有這樣的前景,但北京政府像其它國家的政府一樣,對改變主導貨幣的建議能否很快實現一事顯然不抱期望。看來這更多是為了爭取時間而放出的試驗氣球。西方一直要求中國放開自己的貨幣匯率並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投入更多的資金,支持貧困國家,但中國對這些要求反應冷淡。


普林斯頓大學歷史學家詹姆斯認為,中國現在的處境類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美國。當時,殖民大國英國精疲力盡,美國對是否要接下英國的金融和政治領導地位猶豫不決,這是因為在兩次大戰之間的這一時期,美國認為,國際機構與前世界霸主英國的利益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現在看來,中國正在準備建立一個其國際機構不再由美國和西方主宰的世界新秩序。"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