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看看中國經濟增長的兩個「非常了不起」

平心2008年1月24日

中國經濟已經連續5年保持2位數增長,2007年,經濟發展速度更高達11.4%,創下13年來的最高紀錄。中國外貿和外匯儲備的發展也極強勁,已超出美國,成為日本最大貿易夥伴。雖然2007年估計中國經濟總量還沒有超過德國,但中國統計局長對記者們說了兩個「非常了不起」。這兩個「非常了不起」說明了什麼呢?中國的報導中為什麼要「省略」它們呢?德國之聲記者在德廣聯駐中國記者發回的報導基礎上略作分析。

https://p.dw.com/p/CxC5
中國電視台在上海南京路拍攝圖片來源: DW

德廣聯記者報導:兩個非常了不起

中國2007年的經濟增長達到了11.4%,與此同時,第四季度的經濟發展略有降溫。中國統計局局長謝伏瞻在北京記者會上以驕傲的語調公佈了相關數字。他說,中國平穩快速的發展持續了5年,5年平均增長數字達到10.6%,「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年度之間的波幅不超過一個百分點,這也避免了經濟的大起大落。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謝伏瞻認為,去年底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小幅下降標誌著中國政府多年來抑制經濟增長的努力首次獲得了成功。

除了防止經濟過熱,中國還必須抑制通貨膨脹的發展。多年來通貨膨脹首次讓中國人感到擔憂。2007年夏年,以豬肉為首的食品價格大幅上升。其結果是消費價格指數增加了4.8%,創下10年來的最高紀錄。為此,中國央行去年將基準利率提高了6倍,並要求信貸機構減少貸款發放。2008年中國還會實行更加緊縮的貨幣政策。謝伏瞻表示:」消費的比重還偏小。經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靠投資拉動。內外結構中,我們經濟的增長對外需的依賴還比較強勁。我們需要更多地通過國內需求的增長,特別是國內消費需求的增長來帶動中國經濟的增長。「

中國消費價格指數的增長很大程度是由於食品價格的增長。謝伏瞻認為,中國價格的上漲也是全球趨勢的一種反映,而中國政府的價格干預措施很快會收到成效。在回答中國能否在2008年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強國時,謝伏瞻表示:」我估算至少2007年還不會。因為匯率的變化。「」強調一下,無論中國是排第三還是排第四,這都不重要。中國經濟的總量即使排在了德國之前,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們仍然處在,並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的人均水準仍然比較低。「

謝伏瞻也強調,他對於中國經濟在奧運年繼續強勁增長持樂觀態度。德國工商會駐上海代表處的愛娃‧施溫哈默爾也持同樣的觀點。她認為,中國經濟的增長也會使德國企業獲益。(上述報導-含謝伏瞻講話原聲-可點擊下面的音頻鏈接收聽)

德國媒體報導的中國對外經濟數字

德國媒體在驚呼中國經濟增長再次實現兩位數增長的同時,更重視中國外貿的發展。據emfis網報導,中國2007年進出口總額達21730億美元,比2006年增長了23.5%,增幅比上年降低了0.3%。其中出口總額為12180億美元,增長了25.7%,比上年增幅減了1.5%。進口達9558億美元,增長了20.8%,比上年增加了0.8%的增長率。儘管如此,2007年中國的外貿順差仍然高達2622億美元,比2006年的順差增加了847億。

2007年,外國在中國的投資額達826.6億美元,比2006年增了13.8%。中國外匯儲備2007年底達15200億美元,比2006年底激增了43.3%。

德國各媒體的報導中,普遍突出中國2007年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出口夥伴這件事:據日本財政部通報,2007年日本輸往中國(含香港)的商品總值達174000億日元(合1080億歐元),而輸入美國的商品總值則減少了0.2%,達169000億日元(合1050億歐元),因此,中國首次成了日本最大出口夥伴。

兩個非常了不起和相關的問題

有意思的是,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謝伏瞻「驕傲地」說了兩個「非常了不起」,但中國報導時(見新華社相關報導)卻給「省略」掉了。就此,德國之聲記者分析如下。

首先要看到一點:中國取代了美國的世界景氣火車頭地位。其實,謝伏瞻說「非常了不起」,似乎是一種情不自禁,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公認的事實。德國媒體的報導標題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種驚呼(驚呼中國再次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只有法新社的報導標題叫「儘管增長了,中國仍拉在德國後面」。德國「證券市場線上」網站說:「佔壓倒多數的國民經濟學家認為,中國在今年將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景氣火車頭」。

這是一個重大轉折。中國在此之前一般被認為是最有力度的發展市場,是世界經濟的主要推動力之一。但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經濟最重要的景氣火車頭,是今年的事,也可以說是剛剛、已經開始發生的事情。新年伊始,世界股市劇烈動蕩,美國面臨經濟衰退,中國的穩定作用已經被全世界看好,並已經顯示出來。世界經濟沒有因此而動蕩到深淵裡去,就是一個明證。因此,謝伏瞻說「非常了不起」,中國官方大可不必緊張。日前有報導說,廣東省委副書記喝斷官員的講話說:不要講官話了。這是個好事。中國官員們說話要反復掂量,瞻前顧後,壞話不敢說,好話也不敢說足的現象應該結束了。是「了不起」,就是「了不起」,是「崛起」就是「崛起」(這話也是前一陣不敢說,不讓說的),這些都是世界公認的。

其次:中國已經默認了兩位數的增長。當然了,說連續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非常了不起」,也表明了一點:中國實際上已經默認了,甚至內心盼望著兩位數的增長能夠保持,對經濟過熱的危險已經不那麼緊張了。可以說,這也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以什麼樣的速度增長,在中國也是一件「摸著石子過河」的事情。在朱鎔基時代,堅決地要把速度降到8%左右,儘管沒有完全做到,但也差不太多。專家們普遍擔心,過快的增長會通過能源、基礎設施等一系列瓶頸導致經濟崩潰。但最近5年,連續過10%,雖然不斷出現能源緊張、交通堵塞、環境污染的問題,但在基礎設施也在飛快發展、能源採購大步國際化的情況下,似乎總能有驚無險,化險為夷。於是,這種擔心化為了一種新的認識。

謝伏瞻說,2008年的經濟增長率預期為10.2%。作為預期,就已經在兩位數,這似乎也是從來沒有過的事。當然,謝伏瞻也說了要防止過熱的話,但並沒有說速度一定要降到一位數。他說:經濟增長由偏快轉為過熱的風險依然存在。也就是說,現在還只是「偏快」,而沒有「過熱」。而且他指出,2007年第三和第四季度,經濟增長速度已經降了下來。德國「證券市場線上」也持類似的看法:「我們的估計: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價格上漲的強勢得到緩解,是一個好訊號,因為中國過熱的危險減輕了。世界景氣的軟化對中國經濟完全可能是個積極事件,因為通過出口需求的降低,它可以為政府所希望的景氣軟著陸作出貢獻。但風險仍然存在著。」

第三:幾大風險領域絕不可忽視。謝伏瞻突出強調了「價格上漲壓力」的問題。新華社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的話說:「目前我國經濟運行中最突出的問題就是物價上漲較快。」又引中國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的話說,通膨是當前全球的普遍現象,「中國仍然低於平均水準」。引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姚景源的話說,連續5年兩位數增長,總體呈現出「高增長、低通膨」的態勢。從2007年數字看,全年通膨率是4.8%,最後兩個月從6.9%的基礎上開始往下走。跟經濟增長率相比,這個通膨率確實不高,甚至6.9%也不高,說是「高增長低通膨」也還勉強說得過去。但這個問題的社會敏感度卻不是經濟增長速度「偏快」所可以相比的。已有中國國內媒體報導了廣州有人高叫「價格漲得太高了」而跳樓自殺的事。還有股市的起伏與此也相似。這些都與許多老百姓息息相關。也有人拍攝了絕望的股民(報導中是這樣說的)站在北京王府井百貨大樓頂上要自殺的連續鏡頭。這幾個領域能否在年內得到控制與引導,對中國的社會安定是很重要的,當然也關係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問題。

第四:經濟總量超越德國推遲一年。謝伏瞻說,據他個人估算,中國經濟總量2007年還不會超過德國。法新社比較了一下:中國公佈的2007年經濟總量是24萬7千億元,合約2萬3300億歐元;德國聯邦統計局公佈的德國2007年國內生產總值是2萬4200億歐元。

按中國今年官方的估計增長值10.2%計,中國2008年國內生產總值將達到2萬5700億歐元;德國按政府預測增長值1.7%計,將達到2萬4600億歐元。看來,2008年中國經濟總量超出德國已幾乎無可懷疑。

第五:匯率、順差、外匯儲備三個不好辦。謝伏瞻簡單地「拖」了一句,2007年中國經濟總量沒超過德國是「由於匯率原因」。2007年,中國對美元匯率看上去漲了不少,但歐元同樣強勁。最近有個海外華文媒體比較了一下,發現2005年至今,中國人民幣對澳洲元、英鎊、歐元等西方主要貨幣都「不升反降」,只對美元漲了。這個發現是很有啟發的。其實,歐元區的人也有兩種說法,有說歐元太強的,有說美元太弱的。反過頭來看,中國只對美元漲,對其它主要外匯都沒漲,說明中國實際上只是落實了貨幣一攬子計劃。你可以說它是「忽悠」世界人民,但也可以解釋成:人民幣本來也可以堅持跟美元獨家掛靠的呀?不也是進步嗎?但是,認識到這個現象總之是個好事,至少中國今後在考慮貨幣政策的時候可以參考與修正。最近有中國媒體認為,中國應該告別「順差情節」了。還有外匯儲備增加的幅度到了驚人的地步。匯率、順差、外匯儲備這幾個東西都是雙刃刀,還有中國增長速度同樣驚人的、巨額的稅收,處理得好,可以幫助中國經濟軟著陸,也可以幫助中國弱勢群體脫離通貨膨脹之苦,可以有很多用處的。但需要有大的手筆。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