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音樂艱難攻打廣播電台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9日

廣播在德國仍然是廣受歡迎的媒體,不僅僅對開車人而言。廣播節目中最主要的內容是音樂,音樂中最主要的內容是流行歌曲,流行歌曲中最主要的內容卻是英語流行歌曲。德語作為歐洲第一大母語,地位太不相稱。現在,許多團體要求在廣播裡給德語音樂一定的配額。當然,他們的出發點是不同的。

https://p.dw.com/p/4Qls
德國女歌星內娜對越來越多德國歌手用英語演唱不以為然圖片來源: AP

開著車,燒著烤,進著早餐......德國人總愛打開收音機,而任何一個頻道,傳出的幾乎都是英語音樂-英語流行歌曲。流行歌曲方面,德語歌曲只佔1.2%。換句話說,每100首歌裡只有1首是德國歌星內娜、赫伯特.格羅納麥爾或普迪斯團演唱的。

很久以來,人們就對這種現狀提出了強烈的抗議。比如,德國流行歌曲作者萊因哈德.麥要求給德語音樂一定的配額。除了德語音樂家的寵大愛好者團體外,中小企業經濟聯邦協會和德國最大的語言團體-德語協會也要求私營的和公法的廣播電台給予本國音樂文化以更多的地盤。但他們的出發點是完全不同的。

面對國際媒體巨頭,德國以中小企業為基礎的音樂經濟需要的是機會均等。這是中小企業經濟聯邦協會主席馬裡奧.奧霍溫提出的要求。他指出,小音樂生產商在德國面對深淵,在外國面臨著大片市場的喪失。他說,現在必須緊急煞車了,要達到公平的競爭條件,有時候需要助以一臂之力:

「法國非常明確地先行了一步。自從1995年那裡規定了40%的比例以來,本國音樂工業的產品銷售額大大上升,而在同一段時間裡,德國音樂工業卻喪失了四分之一的市場。」

人們購買的總是自己知道的歌曲。由於德國廣播電台主要播放英語流行音樂,德國年輕的音樂家們既沒有聽眾,自然也就沒有銷售額。這方面的經濟利益涉及者提出的是,讓德語音樂在廣播裡佔40%的比例。

BAP流行樂團的沃爾夫岡.尼德肯或者女歌星內娜等尤其感到遺憾的則是,越來越多的德國人不得不用英語演唱,從而才能在市場上得到聽眾。前社民黨主席拉封丹明確地要求:「我們的語言應該重新成為德語。」他說得很明白,我們的日常用語裡英語的泛濫使他感到不舒服。

活動範圍遍及全世界的企業家瓦爾特.特爾舒仁也認為,「英語化」給德國帶來巨大的損失:「語言是創造性、革新的轉輪。我們的青年人今天已經沒有能力用自己的語言在音樂方面表達感情。但我堅硬得像岩石一樣的堅信,只有在他們自己的母語中,他們才能在思想上深入細節。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才能夠獲得創造力。假如他們在母語上不再能達到高峰,他們也就不再有能力作出正確的革新與創造。」

特爾舒仁還說,比薩測驗的可怕結果表明,德國年輕人在母語上的缺口是多麼的大。在這方面受到挑戰的不僅是幼兒園和學校,音樂也能對感受細微的語言學習與使用作出貢獻。

馬裡奧.奧霍溫指出,這件事關係到一份文化財富,而不是民族主義問題,「德語區是歐盟裡遠遠超出其它語區的最大與最強語區。歐盟中約有1.3億人掌握了德語。其中9200萬人甚至是以德語為母語的。英語或法語的母語人群只有6200萬人。」

經濟界的代表人物們表示,儘管德語在新入盟的東歐國家裡得到廣泛的傳播,在布魯塞爾,英語早已經固定成為官方語言。假如接受德語得到廣泛應用的事實,許多事情要容易談判得多。但是,如果一種語言在它自己的國家都得不到良好的照料,甚至越來越多地為英語取而代之,那麼它就很難發揮它天賦的作用。有時應該更多地從自己的角度出發考慮問題,才能在國際上取得成就。法國已經作出了榜樣:它通過法律槍斃了一切英語化,在廣播裡規定法語音樂必須佔40%以上。

(茜爾科.巴爾特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