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國搖滾歌星林登貝格心儀上海

2002年11月27日

"開往上海的專車」--如今對很多德國人來說,這已是個敏感有趣的話題。政客們去了,經濟界人物去了,足球教練們去了…現在,老牌搖滾歌星烏多.林登貝格也準備跳上這列「東方快車」。

https://p.dw.com/p/2so1
林登貝格的大西洋故事-看上去很酷圖片來源: Fritz Brinckmann

在音樂劇「大西洋故事」電視首播兩個星期之後,德國老牌搖滾樂歌手烏多.林登貝格已經開始為他的音樂劇的國際巡迴首演尋找合適的地點。在中國,他找到了。

烏多.林登貝格說:「上海、上海...上海魚有牙齒,它把牙齒帶在臉上。烏多則有一個麥克風,他喜歡對著它唱歌。無論在世界哪一個角落,我們都是很好奇的人、是私家偵探,要到世界上不同的地方看看,然後整個恐慌樂隊便會隨後而來。我們希望明年五月能夠在這表演。這將會是一件很令人興奮的事。」

事實上,林登貝格的音樂劇裡「大西洋故事」完全適合上海這個城市。別忘了,位於中國東面的海港城上海也曾經是流亡海外人士的聚集地。在三十年代有大約一萬八千名德國人逃難到上海。其中大部分是猶太裔。

這個音樂劇的主角是一名潦倒的歌手,在偶然的機會之下,他在紐約接受了一筆遺產:二十個神秘的箱子。在往不來梅港的船上他把這些箱子打開,發現裡面裝滿了樂譜、文章、電影和故事。這是三十年代時為逃避納粹德國迫害而流亡美國的藝術家留下的。

除了與他自己的恐慌樂隊之外,林登貝格也與德國的搖滾樂隊「皇子」、奧托.桑德爾、添.菲舍爾和愛倫.滕達姆一同合作研究這些作品,想讓這些作品成為不朽佳作。作品當中包括了布萊希特、庫爾特.魏爾和黛德麗的歌曲。

不過,林登貝格至今不為大部分中國人所認識。數天前,他到上海參觀。在一些音樂俱樂部裡,他便即興與數位夥伴表演了音樂劇裡的三、四首歌曲。

「中國朋友的感覺怎樣?」烏多.林登貝格說:「我們表演時,在場的有很多都是中國觀眾。他們都覺得我們唱的歌和表演方式帶有很重的異國風情。至於我們表演的歌曲,有用德語唱的,也有庫爾特.魏爾和黛德麗等人的英語作品。中國觀眾們都聽得非常投入。一些人感動得流下淚來,另一些人則有其他或更大的反應。他們都聽得上癮,立即想聽更多的。當然沒問題,我們會給你們更多,我們很快就會再來。」

明年五月,林登貝格將首次在上海的廣大觀眾前演出。地點方面,他已經選擇了上海最有名的上海大劇院。

但究竟中國官員會不會歡迎林登貝格,這還是個未知數。因為他曾「獻給」前東德國家及黨領導人昂納克的一首舊歌「往潘科夫的專車」,這對北京官員來說應該不會陌生。在經濟方面,中國政府是樂於作出嘗試的。但對於可能帶有政治色彩的演唱會,中國政府的態度則一向甚為保守。

因此,林登貝格希望德國總理能夠幫他一把。施羅德將在今年除夕為上海磁懸浮火車主持開幕。林登貝格希望屆時能夠跟他一起乘搭新建成的火車,來為自己宣傳。到那時候,他應該已把「東德-潘科夫」修改成「中國-上海」了吧。

烏多.林登貝格說:「往上海的專車,我們一定不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