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大海嘯一周年-德國救援組織總結

德國之聲中文廣播2005年12月26日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底地震造成海嘯。海嘯釋放出來的巨大能量在數分鐘之內造成印尼,泰國和斯里蘭卡等沿岸國家23萬人死亡。在印度洋海嘯發生後一年的今天,4家德國救援組織對海嘯後的重建工作進行了總結。

https://p.dw.com/p/7hng
多少人在那場大難中失去了親人。一年後,他們回到痛苦的故地,深切地懷念圖片來源: AP

海嘯發生後德國人的捐助熱情超過了以往。從各方籌集到的捐款高達6億7千萬歐元。其中3億2千萬歐元由德國4家人道主義救援組織--德國紅十字會,德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卡裡塔斯和迪亞科尼捐贈。整個捐款的三分之一已經用在了緊急救助和重建工作上。對於餘下的部分也已經制定了具體的使用計劃。

儘管救援工作開始時曾一度出現過混亂的局面,但是第一階段的救援行動仍舊取得了很大成績。德國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負責人卡裡希斯總結說:「海嘯發生後我們避免了下一步的災難。這就是說,儘管老百姓大量流動,儘管不少人無家可歸,但是並沒有出現瘟疫。沒有兒童因營養不良或傳染病死亡。這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成績。幾乎所有過去上了學的兒童都已經復課。所有孤兒都找到了領養家庭,沒有被推到孤兒院去。」

卡裡希斯認為,海嘯災後的重建工作起碼要持續3到5年。他還列舉了日本神戶為例。他說,即便是日本這樣一個對自然災害做好了各種應急準備的國家,災後重建,將災區恢復到災前的水準,也還需要7年的時間。

德國紅十字會在這一基礎上希望各國對印度洋海嘯地區的援助工作繼續保持下去。該機構負責人塞特爾斯說:「我們這些組織將利用籌集到的捐助款和物資繼續幫助災民。除了緊急救助而外,我們還在協助重建房屋,重建學校和醫院,並組織恢復供水和排水系統,恢復小型商業企業的運作以及組織對災民進行心理修復治療。」

塞特爾斯強調說,建立有效的自然災害預警系統可以避免大量的人員傷亡。他說,他的組織通過多年努力,已經印度東南部的奧裡薩地區建立了自然災害預警系統。2003年該系統配合防風暴建築,有效地避免了數千人在一場熱帶風暴中死亡。

援助組織迪亞科尼的負責人菲爾克魯克-維策爾認為,為了提高救災援助工作的效率,必須加強救災中的協調工作並一定要吸收當地有關組織加入到重建工作中來。她說:「最開始時我們在印尼主要側重房屋的重建。後來我們在當地的合作夥伴的勸說下改變了做法。當地老百姓通過我們的合作夥伴告訴我們說,應當首先採取一些能給老百姓帶去收入的措施。」

援助組織卡裡塔斯負責人內爾認為,重建工作也具有維護地區和平的意義。他列舉了印尼為例,「在印尼所有重建房屋的項目中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事實。這就是,自由亞齊的抵抗武裝人員不得不在和平協定簽訂後積極參與社會生活。因此我們隨之擴大了建房計劃,並通過這個方法促進了蘇門達臘島的社會和解。」

德國的上述4家援助組織還指出,世界在繼續援助印度洋海嘯沿岸災民的同時也不應當忘記其他地區,比如蘇丹的難民,西非的飢荒,中美洲土石流的災民和巴基斯坦地震災民。這4家組織還呼籲政界,將防止自然災害的工作視為發展援助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並積極促進受援國的自救能力和地區性的預警能力。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