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伊朗核談判再次延長

Barbara Wesel2014年11月24日

周一,(11月24日),剛剛抵達維也納的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方秉持客觀公正的立場,在各方之間,特別是美國和伊朗之間進行了多次斡旋。但是此次伊朗核問題談判再次無果而終,被延長到明年7月1日前舉行。

https://p.dw.com/p/1Ds9c
Iran Atomgespräche 21.11.2014 Wien
圖片來源: Reuters/Heinz-Peter Bad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據伊朗代表團周一(11月24日)從維也納傳出的消息稱,伊朗核問題談判已被延長到2015年年中。原計劃在本周一午夜前全面解決伊朗核衝突的目標未能實現。新一輪談判將在2015年7月1日之前舉行。擁有否決權的聯合國5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希望能夠阻止伊朗具有製造核彈的能力。參加談判的7個國家一年前就對此次談判進程達成共識。由於伊朗總統魯哈尼屬於親西方派,因此此次談判曾被認為很有成功的希望。同時,美國也非常希望逐步結束與德黑蘭政府持續了35年的冰凍期。

伊朗的核道路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70年代伊朗國王時期。儘管伊朗擁有巨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儲量,但是當時美國仍建議伊朗開發利用核能。早在1967年,伊朗的第一座用於研究目的的核反應堆就開始運行。在德國和法國的援助下,伊朗建造了首批更大規模的核設施。1979年爆發伊朗革命之後,西方的所有項目告停。

2002年,伊朗的核計劃開始引起國際社會的關注。位於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公佈了秘密情報機構獲取的伊朗在納坦茲建立了鈾濃縮設施以及在阿拉克建造了重水核反應堆的情報。此後不久,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人員發現濃縮鈾的痕跡,從而引發了一場政治危機。 英國,法國和德國開始與德黑蘭舉行談判。結果是:伊朗承諾中止其鈾濃縮活動,前提條件是歐洲提供貿易便利。但該協議壽命短暫:2004年,伊朗政府拒絕國際原子能機構再次對其核設施進行檢查。

John Kerry und Javad Zarif (Atomgespräche in Wien)
出席維也納伊朗核談判的美國國務卿克裡和伊朗外長扎裡夫圖片來源: Reuters/R. Zak

強硬派使伊朗陷於孤立

2005年艾哈邁迪內賈德( Mahmud Ahmadinedschad)當選伊朗總統後態度更加強硬。他宣稱,德黑蘭希望也能像其他國家那樣,全面擁有和平利用核能以及與其他國家交換技術和材料的權利。同一年,伊朗精神領袖哈梅內伊(Ajatollah Chamenei)頒布一項指令,禁止生產、擁有和使用核武器。但是艾哈邁迪內賈德繼續堅持與西方對抗。2006年,他撕毀允許原子能機構對納坦茲鈾濃縮設施進行檢查的協議。他還宣佈,他的國家首次完備了燃料循環技術並生產出裂變材料。

由於伊朗堅決拒絕對其核設施進行全面檢查,維也納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最終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討論。 2006年12月在紐約通過了第一個制裁決議。之後歐盟對伊朗採取了更嚴厲的制裁措施,其中包括對伊朗相關人員頒發旅行禁令,對武器和核材料實行禁運,禁止對其石油和天然氣工業進行投資,也禁止向伊朗直接提供財政援助。

Verhandlungen zwischen IAEA und dem Iran
2014年10月,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代表就伊朗核問題舉行談判圖片來源: Isna

地下核設施引起轟動

截至2008年秋季,聯合國共通過5項決議,要求伊朗停止其核計劃,允許核查。但是德黑蘭無視所有聯合國決議,繼續推動其核計劃。伊朗建造福爾道濃縮鈾設施的消息引起國際轟動:位於聖城庫姆附近的該設施位於地下深處,可以有效防禦軍事攻擊。因為當時已經有了以色列轟炸一個伊拉克和一個敘利亞地面設施的先例。


2012年,聯合國又通過兩項新決議並對伊朗石油工業和金融領域採取了新的制裁措施。西方要求伊朗關閉福爾道地下核設施,但是遭到伊朗的拒絕。其結果是接踵而來的更多的制裁:伊朗的銀行業務往來,原料貿易,天然氣出口,船運和航運都受到更嚴格的限制,使得伊朗在國際交流方面備受孤立。

迫於糟糕經濟局勢轉變態度

直到2013年夏季魯哈尼(Hassan Rohani)當選總統後,才重新恢復伊朗核談判。在艾哈邁迪內賈德執政的8年時間裡,伊朗的鈾濃縮離心機從最初的100個增加到3個核設施的總共19000個。如今專家們相信伊朗3個月內就可以製造出一枚核彈。

魯哈尼總統敦促盡快達成協議,因為他希望國際社會盡快取消對伊朗的制裁。伊朗經濟陷於癱瘓,國家面臨破產的威脅。魯哈尼總統強調,他希望改善與西方的關係,但是受到國內強硬派的阻撓,起決定作用的是"垂簾聽政"的精神領袖哈梅內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