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亞洲能源危機潛藏隱患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8月19日

這是一場外交戰役,發生在中日領導最高層。這兩個東亞經濟大國為得到西伯利亞的石油,不惜為這場幕後爭奪付出高昂的代價。

https://p.dw.com/p/5SdT
海運或是輸油管,石油總要從油田運出來圖片來源: AP

東京暗中施壓,加以金錢誘惑,希望俄羅斯人答應將輸油管道從安加爾斯克修到自家的納霍德爾,全長3700公里,並向俄方保證,日本將為此投資140億美元。北京也軟硬兼施,試圖說服俄羅斯修築2200公里直抵大慶的輸油管道。

中國對能源的渴求已在亞洲地區引發緊張。日本經濟新聞報援引一名經濟、貿易與工業部的高層官員的話寫道:「我們不會允許中國稱霸於中東以外的能源資源市場。」

10年來,中國一直在致力於加強同其他地區如中亞、東南亞以及非洲的聯繫,目的在於爭取得到那裡的石油或天然氣資源的儲備。1993年以來,中國已在蘇丹、亞洲地區、澳洲和拉丁美洲投資50多億美元,開發那裡的石油和天然氣。今年春季,中國同哈薩克斯坦簽署了共同修築一條長達3000公里輸油管道的合作協議。據透露,這條管道將耗資25億美元,每年從裏海向中國西部輸送1000萬噸石油。中石化今年2月同沙烏地阿拉伯签署了一項為期25年的共同開發油田的協議。3月,中國4家擁有原油進口許可證企業之一的珠海振榮同伊朗達成協議,按照該協議,中國在未來25年內得到1億1100萬噸的液化天然氣,伊朗則為此得到200億美元的報酬。中國利用其外貿領域獲取的資金優勢,通過國有企業,參與中東石油大國的資源開采與基礎設施建設。其積極出擊戰略在此可見一斑。


在這一情勢下,日本政府沒有等閒視之,開始尋找新的能源。雖然,日本的能源消耗的增長並不快,估計10年後才達到頂峰,但日本能源消耗的基本水準卻一向保持著高水準。 今年2月,日本不顧美國的反對,執意同伊朗簽下價值10億美元的協定,保住了日本在Azadegan這個號稱近30年來發現的最大油田的利益。但目前日本發現,這一項生意不像開始想像的那樣豐利無窮。參與這一項目的幾個合作夥伴已先後跳槽。

為尋找能源,日本主動改善同俄羅斯的關係。俄羅斯薩哈林群島的一個天然氣項目因環保問題遭到非議,日本置之不顧繼續投資。


不甘示弱的印度

因國內能源的緊缺,中國已在今年年初停止已有30多年歷史的向日本出口石油業務。但中國同日本在石油問題上的爭奪只是石油世界的一個小小的縮影。競爭的國家遠不止這兩個。亞洲大國印度便是之一。印度政府發出號召,鼓勵國有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向能源開發領域進軍。印度最大公司ONGC已在國外投資35億美元,首選地是蘇丹和西伯利亞。ONGC總裁立下軍令狀,2020年之前,完成每天進口石油41萬桶的目標,這將是目前進口水準的5倍。印度能源國務秘書查圖維笛(Chaturvedi)宣佈,印度將在未來每年花10億美元收購國外油田。同中國一樣,印度也是飢不擇食,他們的投資在安哥拉、敘利亞、黎巴嫩、伊朗以及緬甸,而這些國家在無論在安全問題上,還是人權領域,都存在很多缺陷。


隱患超出亞洲

因能源而引發衝突的隱患不侷限於亞洲。因中國不斷在非洲和中亞加大參與的力度,引起美國的不安,從而美國和中國也因此進入衝突圈。華盛頓一個保守傾向的思想庫(Jamestown Foundation)發表的一份分析文章寫道:「北京在黑海的強力政策讓俄羅斯和美國都深感不安。而俄羅斯和美國都在致力於這個富藏石油地區的掌控權。」


事情的另一面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共同尋找原油能源也將一些亞洲國家拉近了一步,比如計劃中修築一條通向緬甸油田的石油管道,就改善了印度同孟加拉國的關係。類似的情形還有另一個處於起步階段的石油管道項目,該項目將從印度開始,經過巴基斯坦,通向伊朗。如果該項目成行,它將是世界和平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今年6月,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就降低能源消耗達成了一項戰略。此外,亞洲各國也在設想成立一個「亞洲能源機構」。日本、中國和韓國的能源部長為了壓低能源價格,正在考慮共同購買中東石油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