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Entkopplung chinesischer Wirtschaft: Bericht und Analyse vor Volkskongress

平心2008年3月2日

在即將召開的中國兩會上,除了大部制改革,當前的經濟自然也會是一個重要議題,尤其在美國經濟面臨衰退,中國又剛遭遇特大雪災的情況下。世界經濟學家們今年來很喜歡的一個話題是:一旦美國經濟衰退,中國經濟會受到多大的影響。相當普遍的意見是,中國至少不會受很大影響;而且,這可能反而有利於中國經濟之與美國經濟脫鉤。德國之聲記者綜合報導如下。

https://p.dw.com/p/DGdT
要推動內需-同時要抑制物價圖片來源: DW

對美國一旦衰退的"中國影響"看法不一

2月28日,布希再次表示,美國經濟不會進入衰退。但在同一天,美聯準主席伯南克在美國參議院作證時的調子比之前大大下調了,他說:"現在的預測仍面臨下調風險。"伯南克說,"樓市及勞動力市場惡化的程度可能甚於當前預期,而信貸狀況也可能進一步大幅緊縮。"據中評社報導,"分析人士認為,伯南克這樣的講話某種程度上等於是已經承認了衰退的現實,只不過不便明言。"

現在世人更關心的是,美國經濟的衰弱或衰退對世界會有多大影響。有一種看法是,有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取代美國的火車頭作用,影響不會很大。於是人們進一步關注,美國經濟衰退對中國會有何影響。對此,專家們的看法很不一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卡恩的話近日來引起正反方的熱烈討論。他說:"工業國和新興經濟體就像是套在一起的兩匹馬,如果其中一匹馬累了,另一匹馬必然會感覺緊繃,而如果一匹馬停下來了,那另一匹肯定也跑不遠了。新興經濟體一定會感受到影響,或早或晚而已,而且,或許早點比晚點好。"

中財網記者在美國組織了幾位專家討論。中國社科院專家宋泓認為:"美國經濟對於新興經濟體的影響並沒有卡恩說的那麼大。以中國為例,美國經濟每衰退%,至我國經濟增長的直接影響不超過0.06%;如果將間接影響也考慮進來,這種影響也不坐超過0.13%。對於印度以及巴西等新興經濟體的影響則還要比對於中國的影響小一些。"

美國華盛頓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蓋保德認為不能籠統地談新興經濟體,因為他們不同質,"一些國家有著開放的金融體系,對歐美外貿依賴嚴重,美國或全球經濟減速速將給這些國家帶來嚴重衝擊。而另一些國家(特別是中國)的GDP需求由內需主導,且獨立於世界金融體系,因為不會受到經濟衰退的嚴重衝擊。此外,如果全球經濟減速速,將導致中國進口商品,如能源、設備、化學原料以及管理和技術人才價格的降低。這將有利於中國的持續增長。"

已經轉化了體制的中國經濟正好脫鉤

德國專業股市平台"新興市場交易"(Emerging-Markets-Trader.de)的專家們2月底發表的一篇分析文章題目就叫"中國與美國衰退脫鉤",從各個角度分析了中國不會受美國衰退多大影響的前景,並正好與美國經濟脫鉤。

文章指出,由於美國需求的下跌,中國的出口增長速度雖然從2007年初的28%降至第四季度的22%,但中國的整個經濟增長速度只略降至11.4%。China Quartaly Daily甚至估算:中國出口增長的淨貢獻只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中佔了0.4%,而10.8%的貢獻是由國內市場的需求增長做出的。即使今年出口增長率大幅下降,保持兩位數的經濟增長率也沒有問題。

人們也許要問:這怎麼可能呢?中國的繁榮不就是靠出口廉價商品做到的嗎?"專家們的答覆是:'今天已經不是了'。""新興市場交易"認為,中國經濟的起飛至今已經經歷了三個階段:先是主要由出口促進了增長;然後是投資成了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而今天由國內消費接過了舵。

中國零售總額從2003年前低於10%的增長率,到2006年初超過13%,到去年12月超過20%。

"新興市場交易"的專家們認為,即使美國經濟衰退的程度超出預料,中國也有好幾個穩定因素("拯救錨")。一是中國的國債特別少,只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7%,大大低於經合組織國家的平均水準77%;二是中國的財政收支情況相當好,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估計,2007年的中國財政收支為國內生產總值的+3%。雖然政府發布的是-1%,但顯然沒有把國有企業的利潤計算在內。三是,由於國內財政收支情況那麼好,在一旦出現景氣下滑的情況時,中國完全有能力通過加大投資力度來減輕壓力。四是,中國有目前已超過15000億美元的外匯儲備。

而且,專家們的看法是,中國一般來說也根本用不著使用這些備用手段來"救急",因為,如果經濟增長率只是被壓低到8-10%之間,"中國黨的官員們甚至歡迎美國危機。因為這是一個增長糾偏器,"它可以讓多年來存在的過熱現象得到緩解。

這些專家的結論是:中國加速的消費繁榮表明,一旦出現美國衰退,亞洲將由此而與美國經濟脫鉤。

經濟脫鉤與金融脫鉤相輔相成

美國專家蓋保德認為,由於一些新興工業國有著開放的金融體系,對歐美外貿依賴嚴重,它們就有可能受到美國較大的衝擊。而"中國比大多數新興經濟體更絕緣於國際金融體系。"

這裡點出了兩點:一是金融體系的依賴性會導致經濟狀態的密切影響,也就是說,金融方面依賴性不強者不受密切影響。二是中國本身就"更絕緣於國際金融體系"。這主要是指:人民幣匯率始終是控制匯率;中國股市跟外界沒有直接聯繫等。但是,中國的外匯儲備主要是美元結構的,這一點恐怕還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德國德勒斯登銀行稱,總數近6兆美元的世界外匯儲備中,75%在新興經濟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央行手中。

德勒斯登银行對中國外匯儲備結構的改變或曰脫鉤作了一番研究。該銀行的專家們說,中國外匯儲備的結構從來沒有公佈過,但可以看到中國改變儲備戰略的一些跡象。第一個跡像是,中國在2005年7月宣佈解除單獨掛靠美元的體制,此後一直在向一個一攬子貨幣結構發展;第二個跡像是,美國在中國外貿中的地位在最近幾年裡有所下降,而目前美國經濟不景氣更增加了這個趨勢;第三個跡像是,中國近來幾乎沒有擴大對美國政府債券的持有量。

如果說上述第一個跡象沒有透明公開的數字支撐,那麼第三個跡象則是有的:據美國財政部統計數字,2007年9月時中國持有的美國政府長期債券和國債券為近4000億美元,只比一年前同時增長了2%。但就在到那時為止的一年裡,中國的外匯儲備猛增了45%,達14360億美元。

德勒斯登银行專家們因此斷定,雖然中國沒有對美元的國債儲備動手術,但在整個這段期間把新的投入方向轉向了其它貨幣,"應該主要流向了歐元"。""由於中國外貿和資本往來主要以美元來兌現。所獲得的外匯儲備量中國央行接下來就轉化為其它貨幣。"由此這些專家還斷定:"從而也增大了歐元對美元的升值壓力。"

簡單歸納

綜上所述,並結合即將召開的中國兩會、即將舉辦的奧運,大體上可以歸納以下十個觀點。

一.即使美國經濟真進入衰退,對中國經濟也不會有多大影響。

二.美國經濟的不景氣,將加速中國經濟與美國經濟的脫鉤。

三.美國經濟的不景氣,將加速中國人民幣與美元的脫鉤。

四.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發展取代美國經濟對世界景氣的"火車頭作用",這個取代速度也將加快。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是中國周邊國家,而且全世界對中國經濟的依賴度都會不斷增加。

五.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經濟總體規模趕超美國的時間將會大大縮短。如果美國經濟的不景氣狀況持續幾年,再加上人民幣升值因素,中國經濟總體實力趕上美國的時間可能會大大提前於現在一般估計的2030年。

六.在美國經濟不景氣情況下,中國已經開始的向內需為主的結構轉變的過程將會進一步加快。這一點也是年初以來中國官方所反復強調的,估計也會是兩會上一個提法。

七.中國現在面臨的經濟問題中,最大的是與社會心理相關的一些,也就是說,如何既保證經濟穩定快速增長,又避免社會過度的不安,這是最大問題。包括物價、股價、房價三大因素。這是對中國政府能力的一個重大考驗。而這個考驗在兩會上就應該能看出初步的方向來。難點是:既要推動內需,保證經濟的快速發展,還不能讓股價跌得太大,又必須有效抑制物價。兩全其美,是很難的。

八.還有一個中國面臨的經濟問題,也是與社會心理相關的。種種報導表明,台灣、韓國、日本等企業撤出中國的步伐在加快。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國逐漸成為了一個"普通投資方向國",就像美國那樣:原來對外企的稅收等優惠沒有了;更關鍵的是,中國員工的薪水水準增長很快,勞動力已經貴於周邊一些國家。這也是很難"處理"的問題。但這恐怕是一個難以避免的過程。有出必也有進。中國有些條件"退化"了,但有些條件同時在進步。這本身不是特別需要"處理"的事情。但是,對於中國那些還剛開始發展的地區(中西部)來說,卻增加了起步的難度。這些地區是否能享受一些已經全面廢除的優惠政策呢?恐怕也是兩會和政府今後要討論研究的事情。比如成都、重慶兩大新"特區",去年夏天宣佈成立後,幾乎就再也聽不到什麼聲音和動靜了。雖說對這些"新特區"有這種那種優惠,但這些優惠顯然不明顯,幾乎沒有引起什麼注意。

九.今年年初,中國遭遇了特大雪災,究竟雪災對中國經濟造成了多大損失,怎麼克服這些損失,可能也會在兩會上討論。應該也會公佈一些具體數字。關鍵是,雪災對2008年經濟發展有多大影響,將採取什麼措施,是防冷還是防熱。上述這些,可能對今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反而會大於美國經濟的影響。

十.奧運以後中國經濟的走勢。林毅夫說不會在奧運後塌陷。這其實完全是可信的。因為現在中國經濟的發展是全國、全面、全方位的發展,奧運帶來的推動雖然還沒有實際數字,但顯然不會太大。值得關注的倒是奧運結束後是否會在股市上產生一種心理,即許多人估計股值會在奧運後大跌,結果就有可能真跌。這方面如何"預防",大概也是個課題。還有,北京房市也許在奧運後會跌,這是以前奧運主辦國的經驗。如果真是如此,倒不是什麼不好現象。因為老百姓希望的房市走向不是無限快速向上,而是穩定和適當向下。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轉載或引用請標明出處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