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向幼教民营资本亮“红灯” | 德国之声 来自德国 介绍德国 | DW | 20.11.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政治

中国向幼教民营资本亮“红灯”

中国政府最近为进入幼儿学前教育的民营资本踩下了“急刹车”,出台新的政策大幅度限制以盈利为目的幼儿教育机构。在公共投资严重不足的现状下,民营资本的撤出会带来哪些负面效应?德国又有怎样可以借鉴的经验呢?

China Peking Vorwurf der Kindesmisshandlung im Kindergarten

红黄蓝虐童事件过后 全中国各地的红黄蓝依旧照常经营(资料图片)

(德国之声中文网)对于活跃于资本市场的中国学前教育机构来说,2018年的11月15日是一个黑暗的日子。在这一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了目前中国学前教育市场面临的严重问题,并严格限制了自由资本进入中国学前教育市场的途径。

《意见》一出,在美国上市的红黄蓝教育应声下跌。北京时间11月15日21点30,红黄蓝教育开盘即跳水,股价一度比开盘价暴跌近60%,达到6.82美元/股,几度触发熔断停牌,市值一度蒸发2.8亿美元(约19亿元人民币)。同时中国A股、港股的教育板块均出现了大跌的情况,A股方面,涉及到幼教行业的上市公司纷纷下跌,威创股份全天封死跌停,秀强股份、和晶科技、昂立教育分别下跌2.66%、2.20%、2.28%。港股方面,教育板块同样普遍下挫,21世纪教育大跌14.95%,枫叶教育大跌18.92%,宇华教育下跌17.66%。一时间,资本成为了中国学前教育市场自带"原罪"的参与方,社交媒体纷纷聚焦这一领域所面临的严重问题。

中国政策层在《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目前学前教育仍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十分突出,"入园难"、"入园贵"依然是困扰老百姓的烦心事之一。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资源尤其是普惠性资源不足,政策保障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保教质量有待提高,存在"小学化"倾向,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幼儿安全问题时有发生。

China Kinder aus einem Kindergarten in Handan

如今在中国 幼儿园毕业都有博士帽可以戴

资本的原罪?

新的政策定下了未来两年中国学前教育深化改革的主要目标。包括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即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应该达到80%。对于一直专注学前教育创新的业界人士张晔来说,这是新政策中最大的"利",同时也是最大的"弊"。她向德国之声表示:"这是一个保基本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贫困地区农村儿童,用国家的力量,政府目前采取的这种方式可以普及学前教育",这是新政策中最大的利。

但这位刚刚成立了一家幼师培训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者也指出:"最大的弊在于这80%的占比规定限制了资本的进入。这种限制将会降低市场的多元化和活跃度"。她认为,许多创新都是从民间的小微机构开始的。如果政策层现在要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应该达到80%的水平,这样的结构在张晔看来会影响到幼儿园的多元化。"包括资本本身,它是否一定是带有原罪的?对市场的影响是否一定是负面的?这些都是大家可以思考的问题。"

从中国社交媒体允许公开的民众反应上来看,对新政持支持态度的人不在少数。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目前中国私立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收费过高,而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同时又过低。名为"蓝夏的回音"的新浪微博用户在新华社的相关新闻评论区中表示:"提高幼师的待遇,扩建公办幼儿园,幼儿园收费合理化才是根本。私人幼儿费用太高没有一个合理的收费明细和标准"。名为"衡阳雁语"的用户也表示:"公立幼儿园太少,家长只能接受私立幼儿园宰割"。他们的声音,在中国内地舆论对新政的反应中具有代表性。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杨东平在接受"日敦社幼师学院"的微信公众号采访时表示:警惕资本对教育的侵入和伤害是必须的,"不能用善良的愿望代替现实"。这位教育学家表示:在经济下行之时,只有教育行业是刚需,有稳定的现金流,所以巨额资本虎视眈眈地盯着教育蛋糕,如不设防,教育一旦被资本绑架,其公平性、公正性就不复存在。只有资本通吃的赢利模式,这在中国的一些地区、一些领域已有教训。

Schwerin Kindergarten Kindertagesstätte 1957 Kinder und Betreuerin

德国各地的幼儿园近几年也持续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

德国的现状

德国和中国一样,也面临着学前教育机构人员和硬件配备严重不足,幼儿园"一位难求"的困境。但综观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资金来源方式,会发现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力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确实少之又少。根据德国贝塔斯曼基金会(Bertelsmann Stiftung)2014年整理的统计数据。德国政府2013年在学前教育领域的预算投入为195亿欧元,约占当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75%。与经合组织国家0.6%的平均水平相比略高。德国政府出资的范围包括学前教育机构的运营、硬件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入园幼儿的园内日常生活费用。德国的社会福利法(Sozialgesetzbuch )规定,公共财政必须为学前教育机构出资。

但具体到出资比例,出资方和出资额度的问题,德国各州和各地政府有非常高的自治权利。一般来说,德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出资方包括地方政府,幼儿园运营主体,家长和联邦政府。根据德国各地的公共财政情况不同,出资方的组成和出资比例也有所不同。

与中国不同的是,德国幼儿园的运营主体很少是以盈利为目的企业机构,而大多由教会以及各种社会福利机构所承担。根据德国现行的法律,地方政府必须按照学前教育机构的规模或接纳幼儿数量向幼儿园的运行主体提供财政支持。家长则必须如实按照自己的个人收入情况缴纳补充性费用,这些费用大多用于扩展学前教育机构基本服务以外的附加服务,如下午至晚间的幼儿托管服务。收入低的家庭,在许多地区都可以免交相关费用。

以德国波恩地区现有的收费规定为例,年收入在15000欧元以下的家庭可以免交托儿费用。年收入在15000至61355欧元之间的家庭需要为每周45个小时的三岁以上学龄前儿童托管支付每月46欧元至196欧元的费用。该地区此类全托费用的最高上限为492欧元。

除了这类公立背景的学前教育机构之外。德国各地也有少数的私立幼儿园。这些幼儿园的经营方向大多以多语种,国际化为主。托管费用也会明显高于其它公立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但从其国际性的师资配备考虑,这类机构的运营成本也会比一般学前教育机构更高。

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民间力量如何定位?

经合组织推荐的学前教育公共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占比比例应为1%。据中国社会科学院2016年公布的统计数字,2011年中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为0.09%,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为2.24%,生均学前教育经费为4439.98元。社科院在相关报告中指出,尽管近些年来,学前教育生均支出、学前教育财政经费占GDP的比重以及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重三项指标均有所上升,但与同年西方国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

也正是考虑到中国这样的现实国情,日敦社幼师学院公开发表评述表示:幼儿教育的生态圈应该是多样化的,单一的生态不利于整个环境的发展。新出台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平均分以及教育公平的问题,然而关于个性化的教育需求,更多的应该依靠民间力量来解决。"民间力量也是可以帮国家分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