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麦德龙在印度市场拓展

2012年1月22日

来自德国的零售业巨头麦德龙在印度发展业务已经多年,这给公司带来了好处,也为当地农民创造利益。但是遭到当地中间商的强烈阻挠。

https://p.dw.com/p/13kyn
麦德龙在印度市场的一个超市图像来源: Oxfam

从收购开始

戈帕拉(Gopala Krishna)和他的助手在果园里采收木瓜。木瓜不能太熟,也不能太绿,这样才能在市场上卖到好价钱。到目前为止一般的果农很难估计,他到底能卖出多少水果。通常情况下利润都很少。戈帕拉说:"以前,我们把我们的水果运到本地市场,还要支付12%的费用,而且我们等中间人常常等到黄昏,我们现在可以在我们的收集地交货,而且可以立刻拿钱。"

像戈帕拉这样的果农在该地区还有大约150名。德国的零售集团麦德龙在整个印度经营5个这样的收购站,产品从这里直接送往大超级市场,农民可以得到当天的市场价格。

Metro-Supermarkt in Indien
麦德龙的印度超市图像来源: metro

麦德龙的员工巴布(Ram Babu)在收购站说:"首先,我们从我们的大型批发市场得到订单,然后我们会告诉农民我们的需要,他们会负责提供产品。"

引起中间商反抗

不久之后,这些水果会在30公里外的海得拉巴的一个超级市场出售,这是麦德龙在印度的八个超级市场中的一个。自2003年以来,该集团在印度扩展业务,但是进展得相当缓慢。刚开始的时候,中间商激烈反抗 - 他们其实到现在仍然害怕,怕自己会被排挤掉。该公司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找到自己的路子。

麦德龙亚洲市场的经理穆勒 (Frans Muller)说: "我们有八个市场,到2015年将会有50个,这是一个不错的增长,但比起印度市场的规模,仍然不够多。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很快可以在这里赚到钱。"

麦德龙的主要客户是零售商。公司成功地让一些店主相信,新的销售渠道对他们是有利的。

萨蒂亚纳拉扬(Kumma Satynaryan)是个小店主人,他说:"我们提供比以往更新鲜的蔬菜,这些是我们的客户所要的。我的生意变好了。"

改变传统购买习惯

大多数印度人喜欢在街角的小商店,就像萨蒂亚纳拉扬的小店里买东西。许多中间商控制了传统的交易系统,从农场到商店的路途中往往有三分之一的农作物坏掉了。这是为什么印度到现在还不能养活所有人口的原因之一。到现在印度还有大约2亿人处于饥饿状态中。

Metro Konzern in Bangalore Indien
超市内部图像来源: AP

印度工商协会秘书长库马尔(Rajiv Kumar)说:"由于需求不断的增长,我们希望这些商业公司,在未来可以更多地支持农民,例如提供新种子或是新技术,让这些农民为我们的粮食安全做出更多的贡献。"

戈帕拉也希望得到更多地协助。他说,只有那些了解并试图应对这些印度特有的问题的企业,才能在这个新兴国家立足。

作者:Meesmann, Florian 编译:邱璧辉

责编: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