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香港媒体与新闻自由

2007年2月14日

香港一向被认为是亚洲地区新闻自由度较高的地区。在记者无疆界组织2006年的全球新闻自由排行榜中,香港在亚洲位居第四,仅次于韩国、台湾和日本。而香港电台在维护本地新闻自由方面一直走在前列,该电台一向被视为是港岛地区最具批判性、最为中立的媒体之一。去年,香港政府开始审议一项关于公共传播领域的评审法规,这一举动是否会影响香港电台等媒体的报道空间和独立性。

https://p.dw.com/p/9qlO
马照跑、舞照跳、示威照举行、媒体照报道图像来源: AP

针对这一问题以及香港97回归以来新闻行业出现的变化,德国之声采访了在香港电台英语编辑部工作了24年之久的克里夫·贝尔先生。

德国之声:首先我想提出一个比较综合性的问题:作为一名资深的香港媒体人,您认为香港的媒体环境在1997年之前和之后,有什么变化吗?在历史上,香港电台是否一直享受着比较高的新闻自由度呢?

贝尔:基本上,我们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进行工作。如果回顾一下历史的话,您就会发现,香港电台只是在1973年之后才获得了比较大的新闻报道自由。此前,它也受到港英政府方面的很多限制。上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特别在九十年代,我们逐渐建立了自由的新闻编辑风格。英语编辑部目前基本上还保持着这样的自由度,比如我们不会接到政府官员的电话。而在八十年代时,我们还接到过一些这样的电话,一些政府高级官员试图向我们施加压力,掩盖事实真相,诸如此类的事情。不过,近几年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中文编辑部也基本上按照一样的程序进行操作。不过我的中文不太好,所以我并不适合对中文部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

德国之声:您刚才提到,香港回归之前,也就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电台曾受到过一些来自政府方面的干扰和限制,您能否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呢?

贝尔:一些高级政府官员给我们打电话,说我们在某些新闻上进行了错误报道。并暗示,应该从什么角度报道这些新闻。他们并不是直接说,不要报道这些事情。只是说,他们希望能够从其它的角度进行报道。1997年之后,这样的事情没有再发生过。

德国之声:我看到了一些报道,说香港政府成立了一个评审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任务是什么?很早就有这样一个委员会了吗?

贝尔:评审委员会是在去年年初成立的。它的基本任务是监督香港地区的公营广播事业、如何改善它们的工作等等。该委员会在去年九月发布了一份内部报告,基本内容是香港应该有完全独立的公共广播媒体。香港电台目前还属于政府的一个部门,所以我们还不完全像英国广播公司那样。该委员会建议,未来的公共广播媒体应该成为完全独立的机构,在一个理事会的监督下工作,也就是说,更为接近英国广播公司的模式。

德国之声:您认为,评审委员会的建议是否合适?英国广播公司模式对于香港电台是否更为有利?

贝尔:香港电台认为自己应该和政府保持距离,而电台本身是政府的一个机构,这样的制度安排并不合适。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我们受到一系列公共服务法规的限制,而我们认为,这些限制妨碍了我们的新闻报道工作。因此香港电台表现出强烈的意愿,脱离政府,不再作为政府的一个部门进行工作。

德国之声:一方面,您在香港电台工作,是一名在中国从业的媒体人,而另一方面,您又是一个外国记者,从这两个角度出发,您怎样评价中国大陆的新闻自由状况呢?您观察到了进步的方面,或者什么积极的信号吗?

贝尔:我认为,存在着两种趋势。二十年前,中国大陆根本没有新闻自由。现在的新闻自由度比以前大的多,比如在报道腐败案件的时候。不过,与此同时,大陆地区还是有一些新闻报道的禁区,比如一些党内事务,以及一些有关台湾的话题等等。大陆媒体被告知,这些问题是不可以报道的。

德国之声:如果让您比较一下,香港在二十年前和如今的新闻自由度,您又如何评价呢?

贝尔:总的来说,香港是拥有新闻自由的。但是我认为,香港媒体有一种不断增长的自我审查的趋势,特别是在一些特定的领域。台湾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一些媒体分析家也指出,一些中文报纸在报道大陆新闻时,失去了从前所具有的批评性。这和香港政府无关,主要是来自北京的压力。

德国之声:您认为,香港媒体为什么要进行所谓的自我审查呢?

贝尔:我想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很多媒体集团的拥有者本身是商界巨头,他们和大陆之前有很强的经济联系,他们不想破坏这一关系。此外,北京政府在香港的代表也施加了一些压力。特别是在有关台湾的话题上。他们很明确的表示,这是一个爱国主义的话题,媒体在报道时应该遵从北京设定的路线。

(采访人为本台广播部记者石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