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食用疫苗取代预防针的未来蓝图

2003年3月10日

提起打针,不仅是小孩子的最怕,就连大人也会皱眉头。现在好了,也许有一天,结种疫苗不再与讨厌的预防针相联。

https://p.dw.com/p/3Mt2
预防针会被疫苗食品取而代之吗?图像来源: Bilderbox

全球各地的科研工作者,目前都在致力于食品形式的疫苗开发工作,因为在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由于注射器的消毒处理不足、或者疫苗过期变质,会使预防针注射反而成为病毒的传播途径。因此,科学家们试图以一盘色拉,或者是一小碗米饭的形式取代预防针。这对于已经疲于接种预防、同时又害怕打针的欧洲人来说,听上去也相当富有吸引力。

比如说,经过多年的强化开发工作,可以预防乙肝病原体的不同疫苗已经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而在澳大利亚科学院植物工艺研究所,以哲艾为首的科研小组则致力于开发一种可食用的麻疹疫苗。因为直到今天,发展中国家每年依然有90万名儿童受麻疹之苦。

澳大利亚这些学者的工作尚处于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之间。无论如何,预防效果已经在试验鼠的身上取得了成功,只不过他们使用的预防剂是烟草。目前科学家们还不清楚的是,这一成果是否也对人类有效。试验原理听上去仿佛很简单:把一种病原体表层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注入到一种植物里,并想办法让这种植物生成足够多的移植蛋白质,以使得这些蛋白质能够刺激受者的免疫系统。

一般的疫苗是由活性降低后的病毒组成的。因此,打过预防针之后的人可能会暂时出现患病现象。而科学家们现在研究的方法,却不会带来这样的副作用,相反可以起到提高免疫能力的作用。澳大利亚的这个麻疹项目,利用的是麻疹病毒上学名为血细胞凝集素的一种表层蛋白质,可以很可靠地化解麻疹病毒的攻击力。曾经在哲艾的科研小组工作过、现在就职于墨尔本的默纳什大学医学研究所的魏伯斯特如此说道。

这位女学者介绍说,试验表明,受试老鼠血液中的抗体数量足以在人类身上达到有效预防麻疹的作用。只不过,对预防作用的确认试验,还有待于在猴子身上做。因为不幸的是:鼠,这种学术研究的样板动物不会得麻疹。科学家们认为,这种DNA接种法原则上是可以成功的。

下一步工作,是把它变成可以食用的形式,因为科学家们目前还必须注射DNA,才可以达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在此,魏伯斯特也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从事于食用DNA疫苗科研小组的开发工作上。

现在,科学家们正在测验新式疫苗的有效预防周期。他们同时也在尝试如何把这种经过考验的麻疹基因永久、足量地植入生菜和水稻里。他们真正看中的目标是水稻,因为水稻易于储藏和运输。然而,澳大利亚学者目前在生菜方面的进展却更快。某些品种的生菜现在所生产的麻疹蛋白质数量已经和最好的烟草植物一样多了。把从这些生菜里榨取的汁注射到试验鼠的身上,便可以引起预计的免疫效果。喂食生菜的试验,目前还没有完全结束。

假如后者的结果也令人满意的话,这只科研小组将可以在今后的12个月内开始对猴子的试验。届时,生菜接种法将首次接受真枪实弹的考验,因为与老鼠不同,猴子是可以得麻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