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面向每个人的教育:业余学院的社会融入课程

Zoran Arbutina2008年9月3日

德国业余学院(Volkshochschule,直译为大众学院)的目标就是给每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第一所面向大众的成人教育公益学校出现在1902年的柏林,现在,几乎每座德国城市都建立了像这样的继续教育中心。近几年,德国业余学院也为外来移民提供如何融入德国社会的课程。

https://p.dw.com/p/FAZ0
要入籍,先学习图像来源: AP

参加中级社会融入课程的学员正在讨论德国人喜爱的室内游戏。这是一门高级课,现在,大家正在为德语B1证书的考试做准备。考试包括阅读和听力,考生必须具备书面和口头的表达能力。要在德国继续深造,或者想在将来加入德国籍的人必须要拥有这个证书。因为从一年前开始,德国实行了新规定:没有证书,休想入籍。

这个课程的10名学员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来到德国,教育程度也不一样:不管是来自俄罗斯但具有德国血统的外来移民还是故乡是伊拉克的战争难民都是这样。教师们面对的通常是没有太多文化的工人或者家庭主妇:

"我叫汉娜·穆罕默德,来自巴勒斯坦……我来德国12年了……我想学德语,因为我在德国生活……我还在继续学,我接受培训。"

"我叫迪美特,在土耳其学社会学……我想在波恩大学读社会学博士。"

同样的课程 不同的学员

参加培训的学员情况很不一样。课程负责人伊利斯·施奈德说,要照顾到每个人不同的基础并且根据每个人的个人情况制定相应的课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面对的)一个巨大的问题是整个集体的非匀质性 - 不是文化上的不同,而是每个人的起步基础。有人仅仅念了5年小学,有人大学已经毕业 - 在一个班里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困难。"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员的不同情况带来的影响,人们尝试将课程的难度设定在中级上。对于一部分学员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而对于另一部分来说,这又可能太容易。但是,课程的重点不仅仅是教授语言,对价值观的介绍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施奈德说:"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德语证书,也就是那个考试,但是对于我来说,更重要的是怎样(帮助学员们)在德国融洽地生活,融洽地度过日常的每一天。这就需要掌握语言、国情还有文化 - 所有的一切。"

整套社会融入课程包括600学时德语和45学时对德国历史、政治和社会的介绍,对新移民来说这是必修的。但是,许多已经在德国生活了一段时间的移民同样参加这个课程。自从2005年新的移民法生效以来,这样的课程是新的移民融入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课时学费为1欧元,其中的一半由学员自己支付,另一半由联邦移民和难民局承担。

整套课程向社会宣称的目标是,移民仅需支付很少的学费便能迅速的掌握德语,这是他们成功融入德国的基础。但是,正是这个环节出了问题。安德里亚·维特,伯恩业余学院德语和社会融入课程专项负责人认为,600学时的语言课程一般来说是不够的:

"学员中有的人在家乡仅仅只上过几年学。还有很多来自北非、突尼斯、摩洛哥的妇女,她们根本就没上过学,即使是在母语地区也是文盲。对于他们,我们虽然会投入更多时间,也就是说,国家会在经济上提供总计900学时的资助,但就算是这样也不能满足在听说读写各个方面传授语言知识的需要。"

不是入籍考试班

尽管会有45学时用来学习政治、司法、民主和基本法的基础知识,但刚刚实施的入籍考试并不是社会融入课程的一部分。并且这项课程也并不专门针对入籍考试:

"现阶段,入籍考试和我们的课程还没有什么关联。原因在于,入籍考试是整个入籍程序的一部分,尽管在某些地方有交叉,但我们的课程并不属于这个程序。虽然在课程中传授的一些知识会对入籍考试有所帮助,但是学员并不因为通过入籍考试而结束我们的课程。"

在这点上,社会融入课程再次暴露了它的缺陷:移民并不需要完成课程,完成之后也不存在重修或者继续课程的可能性。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后,学员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愿意自己付费去继续参加其他的课程,还是就此结束。这样,尽管移民问题被看作是德国社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但是是否愿意融入德国社会却成了单个移民自己的事情。重要的不过是个人的意愿和梦想而已:

"我叫塔切蒂……在德国生活了16年……如果在这里能够通过B1考试的话,我想去参加公交司机培训课程,改行……"

"我叫桑德拉·古提拉克,来自斯里兰卡……我是名会计。我学德语是想找一份工作……我想在联合国工作……。"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