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讨论:能否在农业经济中使用基因技术?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11月25日

转基因食品在德国好比过街老鼠。环保人士一把火烧了转基因玉米地;食品康采恩为形象,研究基因技术只好偷偷摸摸。德国人无饥寒之忧,说“不”当然干脆。但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拒绝转基因产品其实是件奢侈的事情,情况非想象的那么简单。

https://p.dw.com/p/5uAH
斯图加特:反对转基因食品的游行示威图像来源: Joachim E. Röttgers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否应该将基因技术用于农业,一直以来人们各执己见。近日,来自世界各国的学者和政治家们在波恩聚集一堂,讨论“绿色基因技术”对人类究竟是福是祸。

赞比亚地处南非,正深受艾滋病、旱灾和供给不足的困扰,百姓需要物资援助以求得生存。美国承担着这一使命,但赞比亚政府拒绝了,因为美利坚合众国送来了玉米――确切地说,是转基因玉米。

可见,发展中国家对绿色基因技术的反感达到何种程度。一个原因是,它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的长期影响尚不得而知。埃塞俄比亚环保部门负责人特沃德.埃伽博发言说:“我国物种繁多,若不确定转基因食品的危险性,就不可冒险试验。不论是埃塞俄比亚还是全世界的基因研究,我们都要摧毁。”

在此,物种保护不仅仅意味着保护动植物物种这一理想。转基因种子可能使传统农作物物种受到更多排挤。风携转基因花粉飘往其它田地,这不是农民所能控制。但是转基因种子受专利保护,农户可能因此受罚,因他们无权使用被风扬起的花粉。大部分的许可权被少数几家跨国公司把持,他们掌控着80%的种子贸易,并致力于将转基因种子投入市场。

特沃德.埃伽博接着谈到,“问题是最初的种子产品是免费提供的,一伺它们被播入田间地头,康采恩们就让其专利生效。企业不是什么对人类友善的组织,他们总是利字当头。”

但是在中国,人们无须惧怕受制于农业跨国康采恩。15年来,中国专家自己对基因植物进行试验。现今已有一半的棉花作物为转基因棉,人们对于在棉花种植上运用基因技术也没有提出异议。

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指出:“基因技术有利于农民健康,挽救了其生命。过去每年有不少人因喷洒杀虫剂和除草药而中毒。而今,因为无须购买农药,农民收入也增长了。”

中国的基因公司其实所挣不多。普通中国农民只须一次性购买种子,收获季节里保存的种子又可留待来年。这样,他们仍像在传统农业经济状态下一样保持独立。

此外,陈章良认为自然环境也因此受益:“过去农药不可或缺,昆虫被农药给毒死。如今你能在田野里见到所有昆虫。热爱大自然的人们应该支持这一技术。”

然而其它国家的试验还未取得如此明显的成功。害虫对转基因植物的抵抗力变得顽强,人们得喷注更多杀虫药。马来西亚库吉隆坡大学的沙德.萨勒-法如奇说:“人类不可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小范围内或可解决一时之忧,但终有一天,大自然将如数奉还。诚然,基因食品对个别疾病种类或许具有抵抗力,但绝不能解决所有问题。”

他认为关键还是发展中国家无力自给自足,这样就摆脱不了对大型种子康采恩的许可证的依赖性。

他最后说:“受文化和宗教的影响,亚洲老百姓认为种子象征生命的一部分。假如我是农民,收获了种子,却不能把它保存下来,为下一次丰收做准备,那将是不可思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