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屠杀 | 文化经纬 | DW | 27.01.2014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被遗忘的大屠杀

说起纳粹大屠杀,人们就会想起奥斯威辛集中营。而犹太人在前苏联遭到的灭顶之灾却被人遗忘,只有历史专家还了解这一段充满屠杀、驱逐和残酷虐待的历史。

(德国之声中文网)"在奥斯威辛被送进毒气室或是在德涅斯特河边被活活饿死,哪一种结果更好?"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一个是工业化的灭绝,另一个是野蛮的屠杀。"米哈伊尔说。米哈伊尔既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出租车司机,而是工程师。他开车带着我参观车尔尼维奇(Chernivitsi),一个位于乌克兰布科维纳(Bukowina)地区的24万人口的城市,离罗马尼亚边境仅25公里。

1941年6月德国开始进攻苏联两个星期后,大屠杀也降临到这个小城。当时在这个文化、宗教和语言上可谓多民族的地区,犹太人是人数最多的族群。米哈伊尔也是犹太人,但他家和今天居住在这里的约3000名犹太人一样,都是战后才迁来的。

我在犹太博物馆见到了年过80的布尔苏格(Josef Bursug)。他是大屠杀的幸存者。"我们一家的运气在于,没有在占领军到来的最初几天被杀,在犹太人隔离区里没有被抓捕。"当德国和罗马尼亚军队占领他的家乡时,布尔苏格才10岁。

Ukraine Czernowitzer Getto Foto

车尔尼维奇的犹太人隔离区

德涅斯特左岸的大屠杀

当时的罗马尼亚处在安东内斯库(Ion Antonescu)将军的法西斯政权统治下。作为支持德军进攻苏联的条件,希特勒许诺将德涅斯特河(Dnjestr)与布格河(Bug)之间的一片土地让给罗马尼亚。1941年9月,罗马尼亚当局就开始将布科维纳和邻近地区的犹太居民强制送往这片新获得的"领土"--所谓的"德涅斯特河左岸"(Transnistrien)地区。"来自周边各地的犹太人被迫徒步前往德涅斯特河左岸",布尔苏格回忆道。有多少人淹死在德涅斯特河里,有多少人在长途跋涉中被打死,最后又多少人到达目的地,又有多少人在那里丧生,历史学家们也没有准确的数字。人们估计遇难者人数可能高达41万人。

布尔苏格说,仅仅从与车尔尼维奇紧邻的地方就有10万犹太人被驱逐到德涅斯特河左岸。等待他们的是被炸毁的城镇、废弃的村庄、因为这里不久前是被激烈争夺的战场。"罗马尼亚人不管这些犹太人的死活,他们没有住所,没有燃料可以取暖用,没有御寒的衣服",布尔苏格介绍说,"白喉和伤寒等传染病开始流行。他们被强迫作苦工,但没有赚钱的可能。每天都有成百人死去。"

"我们知道涅斯特河左岸发生的事情,因为我们有亲戚被送到的那里,他们给我们写信。当然不是通过邮寄。我记得有个德国军官把信送到我家,我们给了他一些钱。"布尔苏格回忆道。他还讲述了自己和其他5万留在车尔尼维奇的犹太人的遭遇:听说了德涅斯特河左岸发生的情形后,他们作了最坏的打算。1941年10月11日接到命令,所有犹太人必须在24小时内到城里最贫穷的一个区集合,那里原本住着5千人。没有找到住处的人只能露宿街头。

Ukraine Czernowitzer Getto Tafel

市长波波维奇的纪念牌匾

一纸文书定生死

然而这个犹太人隔离区只不过是临时的过渡。两天后真正的遣送开始了。"每天都有一些人被带到火车站,塞上火车送往德涅斯特河左岸。"布尔苏格说,当时车尔尼维奇的市长、律师波波维奇(Trajan Popovic)向当地管事的总督陈情说,如果把所有的犹太人都送走,城里就没有鞋匠、裁缝和修理工了。因此人们决定,暂时把5万犹太人中的一万五千人留在当地。

Rumänien Holocaust Personalausweis von Josef Bursug

一纸千金:布尔苏格的居留许可证

一个委员会定出了从事哪些职业的居民和他们的家人能够留下。总督根据这个名单签发居留许可证。布尔苏格的家人也在名单上。当他把自己的居留许可交给我看时,我意识到,手里拿的是一张决定生死的文书。

德军1942年到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遭遇惨败后,对犹太人的高压有所松动。强制遣送不再执行,迫害和折磨有所减轻。1944年3月初,苏军推进到德涅斯特河左岸,月底占领了整个布科维纳地区。布尔苏格算了一笔账:"车尔尼维奇城里和周围原来有15万犹太人。战争期间只有1万五千人留了下来,战后有1万人从德涅斯特河左岸回乡。也就是说,大约有12万人丧生。"确切的数字没有人统计过,那些幸存的犹太人的命运至今也很少被提起。

作者:Birgit Görtz 编译:叶宣

责编:石涛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