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苦受政府“折磨”的水泥沙皇(61)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2月4日

施莱歇尔兄弟艾伯尔哈德.施莱歇尔(Eberhard Schleicher)和埃杜阿德.施莱歇尔(Eduard Schleicher)是德国水泥界的风云人物。尤其是艾伯尔哈德,更被人们称为德国的“水泥沙皇”。

https://p.dw.com/p/4Lpy
艾伯尔哈德.施莱歇尔-一看就是个深入实际的主图像来源: dpa

艾伯尔哈德.施莱歇尔出生于1926年。他于1953年入股于当时已有100多年历史的水泥企业施万克水泥公司。这家1847年在德国南部乌尔姆建立的水泥企业从此成了一个两合公司。后来,这家公司又成了海德堡水泥公司的股东。建立于1873年的海德堡水泥公司规模更大,今天拥有36000名职工,销售额达66亿欧元(2001年)。而这个艾伯尔哈德坐在暗处,一手操纵德国最大的水泥企业中的两个。还有,戴克尔霍夫公司的很多股份也掌握在兄弟俩手里。

直至上世纪60年代末,海德堡水泥公司只在德国南部活动。70年代开始,这家公司才走向世界。在欧洲水泥业里,大企业联合操纵市场的现象十分严重。而这在欧洲是禁止的。专事反垄断的德国卡特尔局和欧盟(当时是欧共体)有关机构对此可谓高度关注。1989年,海德堡水泥公司就因与其它公司商定市场配额而被罚款1.12亿马克。这是至当时为止对德国企业最大的卡特尔罚款。

2002年,德国官方再次对德国30家水泥企业进行了调查。德国反垄断部门非常气愤的是,尽管建筑业出现了多次危机,从90年代初的繁荣期至1995年,水泥价格始终没有出现波动。也就是说,完全被水泥大企业控制死了。

欧盟的调查者们从海德堡水泥公司一位前董事会成员那儿找到一张重要的纸条,这位前董手写规定了水泥销售的明确分配数额。

调查者们还在前海德堡水泥公司总裁的办公室里找到法国建材集团拉法格的一封来信。法国这个集团在信里向海德堡水泥公司保证,互不侵犯领土。也就是说,海德堡水泥不进入法国市场,而拉法格不打入德国南部。

欧盟和德国的调查者们认为,德国水泥市场的操纵中心就是海德堡水泥和施万克水泥公司,这里有一套“天衣无缝的”信息交换系统。海德堡水泥公司有一名董事专门负责他们所分配的“配额”的执行情况。如果发现哪家水泥厂销售过多,马上就把一个客户从那里撤掉。这些通知都是通过电话进行的。欧盟官员指出,由于这样的操纵,水泥市场上的任何价格竞争都无法存在了。1994年,欧洲法院也对海德堡水泥公司处以高额罚款。

施莱歇尔的水泥厂在环保方面很成问题。他的水泥厂里有两家把旧轮胎、塑料垃圾和剩余油漆用作替代燃料,为了省钱。有关政府部门对此也展开了调查。

巴符州州长托伊弗尔(基民盟籍)对这件事插了手,施莱歇尔的企业由此而得到了绿灯,而对此事耿耿于怀纠缠不休的政府官员被撤换了。引起人们怀疑的是,正是在放宽了对燃料问题的环保规定的这一年,施莱歇尔的公司给基民盟捐了款。

去年,施莱歇尔们的日子很不好过。罚款的利剑再次高悬在头顶。无可奈何而放宽,从而出现的水泥价格大战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了重大损失。去年11月,意大利Buzzi-Unicem集团买下了戴克尔霍夫公司68%的股份。施莱歇尔们面对是否出售他们还掌握着的该公司12%股份,进退两难。种种难受,导致的结果也是明确的,2003年初,兄弟俩的财产还有13亿欧元,比上年剧减了6亿。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