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间谍瞄准德国技术 | 经济 | DW | 13.05.201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经济

经济间谍瞄准德国技术

工业间谍以前就存在,只不过在数码时代窃取企业机密变得“易如反掌”。这些由国家或者企业发起的间谍行动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信息产业、电信和新媒体协会(BITKOM)公布的一份最新调查显示,平均每年由工业间谍造成的损失高达至少500亿欧元。

调查访问了1074家企业。其中半数的企业都表示,他们曾经沦为间谍和信息盗窃的牺牲品。另外还有28%的受访企业表示,他们怀疑自己也曾成为工业间谍活动的目标。最容易沦为间谍目标的是汽车工业、化工和医药行业,紧随其后的为金融和保险业。

全球联网让间谍行为变得“易如反掌”。信息窃取者已经无需破门而入,而是在鼠标轻点之际就已经将情报窃取至手。对企业心怀不满的员工可以将大量的企业信息复制到自己的私人硬盘中,之后转交给企业的竞争对手。

窃取信息变得无边无际

工业间谍引发的危害不断增加,这也引起了德国宪法保卫局的警觉。去年宪法保卫局发行的一本小册子在开篇部分写道:“经济间谍是在全球化的联网时代切实不断增长但在实践中往往又被人忽视的危险。”

宪法保卫局特别提出要防范来自其它国家的情报和安全间谍。宪法保卫局指出,俄罗斯和中国的情报人员也可能受政府指使刺探经济情报。

不过,西方国家同样也利用情报部门刺探竞争对手的信息。刚刚爆出的德国联邦情报局帮助美国国安局进行窃听的丑闻说明,“无法排除西方国家在战略监听的框架下也在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偷听了敏感信息的情况”。

一不留神就被盯上了

德国经济界很容易成为间谍行动的目标。很多中小型公司因为在各自的领域担任国际市场领头羊的角色而也随之变成间谍瞄准的目标。德国制造是先进工艺和良好品质的代名词。窃取德国企业的技术信息意味着可以更为快捷地仿制而且也可以大量节省自助研发的成本。

芬兰网络安全专家徐波嫩(Mikko Hypponen)在接受德新社采访时表示,一些国家为了窃取技术信息还研发了专门的相关间谍工具,例如中国。他说,两年前他们在一些3D动画中发现被捆绑了一种流氓插件,这种插件不断地将数据传至中国,而这一插件却只在中国以外的地区被发现。“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中国政府操纵的一种间谍行动。”

谈判策略遭泄密

被窃取的不仅是技术专业数据,市场营销及谈判策略也不例外。掌握了这些就可以在国际招标中知己知彼,占得先机。

欧洲议会早在2001年就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布设了监听全球的系统。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听了空客公司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谈判交易,然后将这些信息交给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商和波音公司。最终然后将这些信息交给了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制造商得到了价值60亿美元的订单。

现在德国企业也意识到这一问题。柏林数据安全问题专家狄克夫(Marcel Dickow)说:“不过很多小公司并不太重视信息安全。如果什么都没发生,那么也就无法证实损失可能会有多大;但是一旦遭到黑客袭击了,那么这个跟头可就是摔得结结实实的了。”

随着云技术和工业4.0联网的普及与发展,工业间谍得手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大了。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