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命"蓝鲸",德国网友戏称"俄罗斯现象" | 文化经纬 | DW | 18.05.2017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索命"蓝鲸",德国网友戏称"俄罗斯现象"

"想哭"只能破坏你的电脑系统,"蓝鲸"的赎金却是你的生命,至少80人死在这场全球范围的疯狂"游戏"。不过德国似乎不是很在意?

(德国之声中文网)最近,死亡游戏"蓝鲸"开始在中国社交网络蔓延。游戏玩家以青少年为主,需要逐步完成"蓝鲸"提供的自残任务,然后在第50天,自杀。受害者逐渐被洗脑。该游戏格言称"人生中最美好的事情都以'S'打头:Saturday(星期六)、Sex(性)和Suicide(自杀)。"据赫芬顿邮报德国版、德国《焦点杂志》报道,在过去一年内,俄罗斯发生130起少年自杀事件,至少有80人死亡,罪魁祸首皆为"蓝鲸"。此外,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玩家自杀人数还在不断增加,英国、美国也发现疑似"蓝鲸"的游戏,但目前还未有具体死亡案件。而香港《明报》实时新闻报道称,日前,香港中文大学3名学生在脸书发帖并自残,疑似与"蓝鲸"有关。百度、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对此表示将严阵以待,清查可疑讯息。

神秘的死亡牌口香糖

俄新社报道,今年3月,在俄罗斯各州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可疑的口香糖,疑似游戏指南,口香糖包装纸误导购买者参加一个"特殊"的游戏。警方深入调查后发现与一款热门死亡网游相关,即"蓝鲸"。

Blue whale challenge

不能中途反悔也是游戏规则之一,否则会遭到报复。

"蓝鲸"究竟是什么,能让那么多人着魔?其实这是个恶魔游戏,主要在社交网络传播,有意者往往只需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我是蓝鲸"(I Am A Whale),自然会有人找上门。加入时,参与者必须提供身份证明、家庭住址、甚至裸照,一旦加入,就不能退出,中途反悔则会遭到报复。俄罗斯有网友称,曾受到威胁,说会伤害自己的家人。

报道还称,"蓝鲸"共有50项任务,难度系数由浅至深,包括在胳膊上切出三道浅口;在手上刻出一头鲸鱼;自己说出自己的死亡日期,并接受它;不跟任何人说话;此后每一天都4:20起床,看恐怖电影,听恐怖音乐,进行自残并和鲸鱼说话等;第50项,也是最后一项,自杀。玩家必须即时向组织更新进度,并提供照片证明。因为有把柄在手,很多受害者不敢报案,使得警察破案异常困难。"蓝鲸"群体以病毒般的速度传播,短短 4 年内,就以 "4点20叫醒我"、"深海鲸群"、"F58"、"静谧的房间"等代号迅速扩散。截至今年,订阅者已超过20万人,大多数均为初高中生。

上帝之手,以清扫"生物垃圾"为名

据"俄罗斯今日"电视台(Russia Today)报道,去年,俄方逮捕了一位名为菲利普·布德金(Philipp Budeikin)的年轻人。这个邪恶游戏的创造者完全符合推理小说罪犯人物设计:21岁、心理学高手、孤僻、高智商、反人类。

报道称,在提审过程中,菲利普承认了自己犯下的部分罪行,也解释了这套死亡游戏的操作流程:"首先要有尽可能多的球员,因为每一回合都会有人下场,而只有一小部分会坚持到底。但这也足够了。" 菲利普专挑最容易被操纵的青少年,起初,很多青少年对此很好奇,也认为自己挨得住考验、是特别的,由此成了菲利普的猎物。当他们好奇地踏入第一步时,魔鬼已然行动,利器在身体上割出蓝鲸图案,就是一份份死亡通知书。

自2013年起,菲利普就开始尝试在互联网上进行他的心理实验,多年来一直完善他的战术。"蓝鲸"的目的在于教唆他人死亡,却用"游戏"来包装。深谙心理学之道的菲利普,毫无疑问,在游戏伊始就对玩家施行了心理干预和控制。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通过系统地设计游戏任务,受害者被逐步洗脑。任务之一,在凌晨4点观看酷刑和恐怖视频,很容易制造恐慌,因为半梦刚醒时分人的意识是相当薄弱的。针对青少年女性,菲利普更出奇招,经常讽刺她们的外表或称其过重,此类打击性言论旨在破坏她们的自信心,引其走向自我怀疑和否定。而操作员就可以趁机而入,说服受害者残害动物甚至自戕。15岁的俄罗斯少女尤利娅(Yulia Konstantinova),在从工业园区的楼顶纵身而跃之前,就曾在INS上发布诸如"你有没有觉得自己…越来越没用了"、"我像一只鬼"、"今天就该结束了 "之类的言论。 "他们都很开心能死 ",菲利普很是自得。当被问及为什么设计的杀人游戏时,他表示是为了清扫"生物垃圾",净化社会。而"蓝鲸挑战"的名字正来自于蓝鲸这一物种,它们会在死前不久上岸,可以说,它们选择杀死自己,这种死亡很有仪式感,跟菲利普的死亡哲学很是一致。

对于不少迷妹,菲利普简直是神之手一样的存在,因被赋予"崇高"的使命而身陷囹圄。该报道还表示,即使在被收监之后,菲利普还陆续收到情书,情书主人都是些十几岁的女孩子。目前,法律上还无法限制这种形式的通信。

一石难激千层浪

德国之声法语版早前报道,法国各学校及教育机构要求充分重视此事件,而国家警察也发布推特表示"千万不要受影响,没有事值得以生命为代价"。

《南华早报》也报道,日前,香港反蓝鲸团体发表言论,呼吁学校、家长防患于未然。

目前"蓝鲸"在德国尚未成风,除少数媒体报道外,政府、学校并未表示过多重视。虽然,近日舒尔茨-克鲁姆赫尔茨(Anja Schultze-Krumbholz)等心理学专家在对《时代周报》(Die Zeit)采访时一直呼吁要重视网络安全、青少年网络暴力、新型霸凌等问题。很多德国网友对此事件采取了一种戏谑的态度,不少人表示不相信,或称其为"俄罗斯现象" 、"这款游戏在德国没有市场",又或者"4点起床有什么大不了,上班族都这样","从心理学和技术角度看很有趣 ",更有甚者询问资源、表示"很想试试"。

 

使用我们的App,阅读文章更方便!给yingyong@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得到软件和相关信息!

阅读每日时事通讯,天下大事一览无余!给xinwen@dingyue.info发送一封空白电子邮件就能完成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