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石油”成为中国外交的主线

2005年7月30日

中国已经晋升为亚洲地区仅次于印度的石油管道外交国家。对于能源和燃料的饥渴明显影响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以致于和印度这个曾经的对手都可以握手言欢。

https://p.dw.com/p/6ymL
中国求油若渴图像来源: AP

中国国家主席、党总书记胡锦涛今年7月再次出访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已经是他上任两年来第二次访问这两个国家了,这不让人感到奇怪吗?他当然是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谈谈,而议程中最重要的题目自然是关于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中国的石油管道的可能性。

胡锦涛希望中国企业可以入股俄罗斯的石油康采恩。而中亚地区也日益成为北京领导层聚焦的地点。5月底,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一项关于共同勘探石油的协议,而这恰恰发生在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暴力镇压安集延抗议民众的两周之后。当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因为使用暴力镇压抗议,而遭到欧盟,美国和联合国严厉谴责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却表示镇压抗议是乌兹别克的内政,并转移了话题。

在国际社会同声谴责的时候,北京却选择和俄罗斯一起支持乌兹别克政府,这明确显示了中国非常看重与中亚国家的关系,不过按照官方说法,中国领导层拒绝使用“石油外交”这样的字眼。

在与俄罗斯达成一致之后,中国政府又把目光投向了石油资源丰富的中亚前苏联加盟共和国,而美国在那里有军事基地。由中俄牵头的地区联合体――上海合作组织,长久以来就强烈要求美国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撤军。北京方面对于美国在乌兹别克、伊拉克和阿富汉日益增加的军事存在很不放心,并认为这也是美国确保自己在中亚石油储备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石油进口国。在过去的一年里,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使得中国石油进口上升了9%,达到1亿2000万吨,这几乎占了中国石油总需求的40%。到目前为止,中国主要是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比如沙特阿拉伯、伊朗和阿曼。为了以后能够更少的依赖这个地区,中国尝试从中亚、俄罗斯、拉丁美洲和非洲寻找新的石油来源。

为此,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外交策略,而在去年一年中,确保能源和燃料安全的思路都深刻的影响了北京的外交事务。去年秋天,无数国家批评中国,不支持美国提出的对于苏丹的经济制裁,而中国当时甚至威胁要动用否决权反对这一制裁措施。北京方面认为,这一制裁是针对世界上向中国输送石油的国家之一的。上海的安全问题专家沈丁立认为,对于石油利益的考虑将越来越对中国外交政策产生影响。他说:“因为我们需要石油,因此我们就要与那些产油国,以及那些潜在的石油输出国建立良好的关系,而苏丹就是其中之一。”

毫无疑问,中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将对21世纪的地缘政治产生持久的影响。伊朗只是从中国、印度和美国的石油争夺战中收益的国家之一。美国强烈谴责伊朗核计划,并从政治上孤立伊朗。但是中国已经表明态度,他们将在联合国安理会中阻挠美国制裁伊朗的提案。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