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流亡”瑞士的药业王妃(30)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3月5日

当年德国的药王家族恩格尔霍伦一家在德国百富里占了三席之地,其中第二席属于她和她的4个女儿。另外两席排在德国百富的第2位和第71位。

https://p.dw.com/p/4kbu
瑞士的春天图像来源: AP

维也纳姑娘和德国男人之间发生了很多的故事。特劳兜.恩格尔霍伦(Taudl Engelhorn)就是这样一位维也纳姑娘,她的丈夫叫彼得.恩格尔霍伦,是大名鼎鼎的药王家族的一员。她是个典型的好妻子,好妈妈。在她的丈夫1991年去世后,她还把一手建立的基金会命名为彼得与克劳兜.恩格尔霍伦基金会。

这个现年76岁的女人是个谦逊的人。除了基金会必须的事情,她从来不抛头露脸。她的先生还在世时,她们就已经跟4个女儿一起迁往了瑞士风景如画的阿尔卑斯山脚下。把她的全部精力都献给了艺术和科学。她的基金会主要的赞助对象是生物技术和基因技术领域的年轻人材。这当然是因她家的事业-药业而来的。

她们家的财富应该说主要归功于她丈夫的堂兄-库尔特.恩格尔霍伦。库尔特在美国德克萨斯学成为化学工程师,1955年回到德国,进入了伯林格尔与儿子有限公司。这个企业后来简称为伯林格尔.曼海姆。

当时的伯林格尔公司还是个一般的中小企业。库尔特凭籍他的才干,在短短5年中就上升到了公司的统治地位。他跟他的堂弟,特劳兜的丈夫一起,通过机智的管理和聪明的扩张政策,把这个中小企业推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最后使之成长为立足于全球的诊断器具和药品康采恩。

亲戚们是满意的。这家家族企业每年的分红越来越多。库尔特的成就使他的建议很容易为家庭成员接受。当他于1985年提出,把家族的股份税务天堂百慕达的科林吉有限公司去时,家族成员都同意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天才的主意。

在伯林格尔坐了25年总裁的宝座后,他改任百慕达的科林吉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直到1990年,他才放弃了日常业务的管理,改任伯林格尔监事会主席。但退居第二线后,他照样管事:5年里革除了4名总裁。

库尔特的独断专行引起了家族成员的强烈不满。当他1994年在没有跟家庭顾问委员会商量的情况下就开除了总裁马克斯.林克时,矛盾爆发了,连温柔的特劳兜.恩格尔霍伦都爆发了。

库尔特.恩格尔霍伦后来痛苦地承认:“家里的信任动摇了。”尽管他尽力想买下科林吉公司的大部股份,但没能成功。特劳兜.恩格尔霍伦和家族的另外几支再也不愿忍受这永远的矛盾与烦恼。于是大家一致决定:出售这个家族企业。出售的原则是:卖给出价最高的。

瑞士罗氏制药集团出了最高价:合95亿欧元。成交了。全额免税!这不得不归功于独断专行的库尔特:因为家庭公司的股份全在百慕达。汉堡市长、社民党著名党员福舍劳要求启动一切税务手段来对付这个家庭。但什么手段也找不到。

特劳兜.恩格尔霍伦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摆脱了这家令她烦恼的公司。从此,她生活在瑞士风景如画的山脚下,献身以她和她去世的老伴命名的基金会,不时去看望落户在附近的4个女儿。她也有了一个新的兴趣爱好:高尔夫。

2003年,她的财产是24亿欧元。但在瑞士,也许因为人们没有名人意识,也许因为富人太多了,她们生活得很安定。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