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法斯宾德:德国电影史上的导演巨人

2002年6月12日

6月10日是德国著名导演法斯宾德逝世20周年纪念日。在短短的13年电影生涯里,该导演留下了许多具有挑衅性的高质量影片,由此成为二战后新德国电影群中一颗至今闪烁不灭的导演巨星。

https://p.dw.com/p/2PUf
1982年6月10日只有37岁的法斯宾德在慕尼黑去世图像来源: AP

导演法斯宾德既是一个内心不得安宁的人,又是一个着了魔一般执着的人。如果有人问他为什么他的工作量高到了简直令人可怕的程度,他的回答总是千篇一律而且非常典型:“等我死了我才睡得着。”

他不仅仅在工作量上走极端,在生活上也是如此:他对恋情不专一,又喝酒又服药而且还服用可卡因。最后种种极端都凑到了一起。当法斯宾德在20年前的6月10日在慕尼黑死去时,他给后人留下的遗产无论是从规模上来说还是从它的富有挑衅性的内容以及高超的质量上来说在德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短短的13年内,法斯宾德完成了40多部电影,电影剧本则更多,另外还有电视连续剧和戏剧。

法斯宾德的明星演员汉娜西古拉曾在一篇悼念文章中问道:“你是因为匆忙而且操心太多才导致了你过早离开人世,还是因为你要早些离人世所以才急匆匆地走完了一生?”也许这两者都有道理。

法斯宾德的一些同事认为:这位导演乃是受到自身恐惧的驱使才拼命工作的。一周前,柏林男同性恋博物馆举办了法斯宾德展览。到10月28日为止,该展览展出法斯宾德拍摄电影时的照片、电影广告以及电影片段等,此外,该展览还展出了法斯宾德的同性恋生活。在展览开幕式上,法斯宾德的同事玻姆致词说:“这个讨厌的人有一个伟大之处:他用他自身的恐惧给别人带来了勇气。德国有名的艺术家中至今还没有人能象法斯宾德那样毫无保留地公开自己的秘密。”

天才导演的卓著成就

1945年5月31日出生于巴伐利亚的巴特弗里斯霍芬的法斯宾德是德国电影界自1945年以来拍片最多且最为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电影跟他本人一样非常复杂。有些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存心不良且放荡不羁的导演。但偏偏就是这样一位导演能在破纪录的短暂时间内完成了具有高敏感度的电影。仅在1969年间,法斯宾德便拍摄了10部影片,其中包括“爱情比死亡更冷酷”以及“和德国女人有恋情的外籍劳工”。在这两部影片里,法斯宾德亲自扮演了一个孤独的、最后遭到挫败的男子。

对于联邦德国的初期历史,法斯宾德曾以妇女的命运为主线进行了多层次的反映。“玛利亚-布劳姆的婚姻”、“罗拉”以及“薇罗尼卡-福斯的渴望”就是这一类的电影。它们揭示了经济奇迹的阴暗面、个人生活的孤独化以及社会的闭塞和落后。其中特别受到观众喜爱的是“莉莉玛莲”,由汉娜西古拉出演女主角,扮演女歌手安德森。

评论家们认为,法斯宾德最大且最完美的作品是以德国作家都柏林的同名长篇小说为蓝本拍摄的“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在这部14集电视连续剧中,法斯宾德使比巴科普夫这个富有野性的、但在命运的打击下变得有点无所适从的人物成为一个永恒的人物。该导演的最后一部电影是根据法国作家夏奈尔的小说改编的、反映同性恋激情的故事片“争斗”。德国当代女导演玛格蕾特冯-特罗塔认为:法斯宾德自身的双性恋和同性恋激情乃是该导演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的一个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