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气候峰会闭幕 — 略有成果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2004年12月20日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在各方让步下结束,达成部分协议。

https://p.dw.com/p/6134
1997年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协定书》,计划削减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图像来源: AP

在布宜若斯艾利斯举办的联合国第十次缔约方大会在经过了连夜马拉松式的讨论之后,取得了部分的成果,终于在星期六结束。各国代表仅仅同意明年五月在德国波恩举行一个非正式的会议,讨论有关气候变化的议题。经过了欧盟国家和包括77国集团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的长期拉锯战,双方终于达成协议,可以在波恩的会议中继续讨论气候问题,但不是必须如此作。环保工作者批评这个决议是“令人失望的结果”,而且指责美国的抵制做法。

德国代表沙赫说,欧盟决定无论如何要“撞开讨论气候政策的大门”。就欧盟的立场,同意举行新一回合的讨论也算是成功的。发展中国家却担心,各国会走后门因此限制了给他们的金钱支援因而阻碍了他们的经济成长。美国原先是反对再度集会讨论,最后也赞同了。

对有关调整基金会发放补助给相关的穷国的争议,最后也得到解决。沙特阿拉伯原先抵制把钱给特别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穷国,它甚至要求各国给他补助,因为全球减少使用汽油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因而减少, 沙国的这项要求被视为是有钱的石油国用来拒绝合作的策略。欧盟国家愿意每年付4亿美金,也就是3亿欧元,给平衡委员会。而其他的国家同意支付剩余的1千万美元。

发展中国家拒不接受的排放温室气体的限制,被美国视为他2001年退出京都协议书的理由之一。美国因此可从欧盟和77国集团以及中国的争议中获得利益。在这个集团中沙地阿拉伯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脚色。它对限制全球的石油的使用量完全没有兴趣,因而成为美国立场的一个重要支持者。

欧盟及其他工业国家如加拿大和日本尽管面对各阳的难题仍表示对此有信心,因为京都协定书2005年二月就将正式生效。 德国环境部长特里廷上周二和周三参加了会议,会议后他说:“京都协定书”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后生效是重要的一步,这个协定书一定要被遵守。

在1997年的京都协议书中30 个工业国家首次同意履行减少它们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义务。德国环境部长特里廷批评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和石油输出国家组织内的国家,一再尝试去阻扰,在保护气候方面做出努力。全球自然保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批评这项会议的成果是“非常小的成就”,主要是受到美国的阻扰。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气候专家根德说:“布什政府再一次从不肯妥协的反对立场中获得利益。”

作为欧盟主席团一员的比利时环境国务秘书范格尔说,布宜若斯艾利斯的妥协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他的成果不如我们预期的多,但是它是向前迈了一步。这是重要的。”欧盟各国无法独立对抗全球的气候变化。“跳探戈舞也需要两个人,我很高兴,现在所有的人都进了舞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