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致全球热浪滚滚?中国华北最受伤! | 科技创新 | DW | 01.08.2018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科技创新

气候变化致全球热浪滚滚?中国华北最受伤!

今夏,多国受到严重的高温干旱天气困扰。科学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出现极端高温天气的几率上升。中国华北平原甚至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这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之间的关联,究竟是如何被证实的呢?

Bildergalerie Hitzewelle in Europa Italien

有科学家认为,欧洲反常的酷暑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联系

(德国之声中文网) 德国多地的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一些城市甚至出现了39度以上的高温天气。在北欧国家瑞典,则出现了通常只会在南欧国家发生的森林大火。波罗的海南岸地区则因海水温度过高而出现了藻类爆发式生长的状况。席卷几乎整个欧洲的反常热浪,是否由全球气候变化所引起?

科学家认为,两者之间必有关联。荷兰皇家气象局专家、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WA)成员范·奥尔登伯格(Geert Jan van Oldenborgh)指出,欧洲当前热浪的发生几率,已经因气候变化而翻了一倍。

概率运算

以前,科学家很难为单独的气象事件找到具体的原因。毕竟,能够导致极端高温、极端降雨、风暴发生的因素实在太多了。然而,随着超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气象模型越来越精确,科学家想在已经能够计算出气候变化对某一气象事件发生几率的影响。就像医学界计算吸烟与癌症之间的关联那样,气象学家如今也能计算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之间的关系。牛津大学环境变化研究所的专家、世界天气归因组织成员奥托(Friederike Otto)说:"吸烟绝对不是导致癌症的唯一因素,但是它会提高得癌症的几率。"

科学家主要使用两套气候模型来计算气候变化与天气之间的关联。第一套模型模拟了我们当前所处的气候环境,另一套则构建了一个没有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气体的气候环境。除此之外,其他输入变量都完全相同。简而言之,两套模型之间的唯一区别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通过比对两套模型的运算结果,科学家就能分析气候变化所造成影响。世界天气归因组织利用这一方法计算得出,气候变化导致去年肆虐墨西哥湾的飓风"哈维"的发生几率提高到了3倍,而去年南欧地区极端高温天气的发生几率更是翻了4倍。但是,也有一些极端天气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联不显著,比如2014年巴西圣保罗地区的干旱。

经验不再管用

世界天气归因组织使用了芬兰、丹麦、爱尔兰、荷兰、挪威、瑞典的7个气象台的历史数据(可回溯到19世纪早期)以及当前数据。科学家将这些数据输入了上述两套模型,并比对各自的计算结果。他们发现,在当前气候条件下,今年夏天哥本哈根的热浪出现几率大约是7年一遇;而在撇除了人类温室气体的影响后,其出现几率则降低为35年一遇。奥托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指出:"可以认为,气候变化让哥本哈根极端天气的几率翻了10倍。"

当然,并非所有地方受气候变化的影响都如此显著。按照两套模型的比对结果,欧洲今年夏天热浪的发生几率,平均而言翻了2倍。

对于科学家而言,气候变化就是一组抽象的数字,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全球平均气温的升幅。然而,对于普通公众而言,全球平均气温并无法被直接感知,他们的直观感受通常是极端降雨、极端高温、极端干旱、风暴等。法国气候与环境科学实验室的专家沃塔(Robert Vautard)对德国之声表示,用具体案例来说明气候变化之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只有在了解气候变化的情况下,才能做好相应的准备。

2003年夏天席卷法国的热浪曾造成1.5万人死亡。此后,法国政府制订了应急预案,以应对极端高温天气及其相关的公共卫生风险。然而,科学家担心,这套预案如今已经过时。沃塔说:"我们的基础设施以及公共卫生预案都是基于我们所经历过的热浪或降雨天气。但是,我们必须要明白,如今的气候并非我们所曾经经历过的,今后更会完全不同。"

一些政界人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上周,英国多地的气温突破了30度,一些国会议员呼吁英国政府制订战略来保护民众--尤其是老年人免受热浪的威胁。他们担心,到2050年,因高温天气而死的人数会翻3倍。

50年后华北平原不再宜居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一支科研团队更是在本周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到了2100年,在人口密集、农业发达的中国华北平原,夏季的高温天气将对户外劳作的人群构成生命威胁。研究指出,4亿人口的华北平原将是因气候变暖而面临生命危险最为严重的地区。团队负责人埃尔塔希尔(Elfatih Eltahir)对路透社表示,气候变化将提高热浪的强度,这意味着当地的人类生存都将成问题。

研究报告指出,在超过35摄氏度湿球温度的高温高湿环境下,人类在无保护情况下无法在户外存活6小时。高湿环境会阻止汗液蒸发,影响人的散热机能,最终导致器官衰竭。研究者通过气候模型预测,除非大幅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否则,在2070年至2100年间,华北平原的致死性高温高湿天气将会出现多次。

世界卫生组织则预测,2030年到2050年间,气候变化所导致的极端高温将会导致全球每年死亡人数新增3.8万人。

埃尔塔希尔指出,没有足够经济实力享用空调的穷人--比如农民--将会面临非常困难的局面。另一项研究显示,目前,亚洲、非洲、拉美地区共有约11亿人缺乏空调、冰箱等现代家电来应对气温升高的威胁。

科学家一致认为,今后,极端高温天气会越来越多,也会越来越猛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气候学者安德鲁·金(Andrew King)对德国之声表示,即便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2度以内,2003年席卷欧洲的热浪仍会在大多数年份发生。

2015年底,全球197个国家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力争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2摄氏度之间。但是,各国至今并没有采取足够的具体措施来达成这一目标。按照当前的发展趋势,全球升温幅度将远远超过2度。

科学家警告,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各地的天气将更不稳定,也将更难以预测。在一些地区,旱灾与洪灾将交替出现,地区之间的天气差异也将非常显著。牛津大学的奥托指出,这会导致更加难以为气候变化做好准备:"气候变化的最危险之处在于,我们并不习惯于去适应各种变化。这将会非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