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可口可乐的后代征服西方博物馆 | 文化经纬 | DW | 30.08.2005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毛泽东与可口可乐的后代征服西方博物馆

当柏林的普丽丝+奥克斯画廊(Pruess & Ochs)老板亚历山大•奥克斯被问及对第一次接触中国艺术的记忆时,他提到一位剪纸艺术家,还有受中国《易经》影响很大的现代作曲家约翰•凯吉(John Cage)。那是1992年的事。仅仅5年之后,奥克斯就在北京成立了画廊分部。

批评中国弊端的艺术家在国外深受欢迎

批评中国弊端的艺术家在国外深受欢迎

今天,他在北京郊外的大山子艺术区,俗称的798艺术新区经营空白空间画廊。这位德中艺术对话的先行者代理着许多中国艺术家,其中包括“北京画派”和“玩世现实主义”的创建人方力钧。方力钧的早期作品可以解读成对毛泽东式政治宣传所做的嘲讽,作品表达的是愤怒和政治对抗。20年来,方力钧的波普绘画记录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其作品的售价现已高达几十万欧元。

1993年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中国前卫艺术展”(巡回展)以及1996年波恩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当代艺术展”(China!)(巡回展)使中国艺术家在欧洲艺术市场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张晓刚的有关中国独生子政策的“血缘”系列作品成为那个时期中国新绘画的代名词。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主要是中国的摄影和录像艺术作品受到国际关注。北京的艺术家冯梦波和汪建伟1997年应邀参加德国五年一度的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标志着这一发展的一个高潮。1998年,纽约PS1当代艺术中心和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举办的“内外:中国新艺术展”介绍的中国艺术家,如今都成为国际明星。1999年,哈罗德•塞曼(Harald Szeemann)邀请20位中国艺术家参加了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

但观念自由……

德语区(即德国、奥地利、瑞士)的一些著名艺术收藏机构已经永久收藏了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如慕尼黑的Goetz收藏、柏林的霍夫曼(Hoffmann)收藏或者科隆的以路得维希(Ludwig)收藏为名的艺术博物馆。后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就购买了方力钧的“系列二之2”作品以及定居纽约的书法艺术家徐冰的作品。但全球最大、最详尽的中国当代先锋艺术收藏非瑞士的乌利•希克(Uli Sigg)莫属:这位曾于1995年至1998年任瑞士驻中国大使的艺术热衷者至今收藏了170余位艺术家的1200件作品。现在,该收藏的一部分首次在瑞士的伯尔尼艺术博物馆展出(展至2005年10月16日,随后将在汉堡艺术馆展出)。

欧洲和美国收藏家对中国当代先锋艺术的发现也渐渐唤起了中国国内对这些艺术家的兴趣:追随着全球市场的潮流,一个新的购买者阶层形成了,其覆盖范围延伸到了印尼和马来西亚。也就是说,这些在国外非常成功、但在国内一开始却遭到拒绝的艺术家在本国受欢迎的程度有所提高。虽然理论上中国也提倡艺术观念的自由,但实际这样去做并不是理所当然的。批评中国弊端的艺术家在国外深受欢迎,但在国内却很难公开展出他们那鲜艳夺目、有些甚至是亵渎的作品,如用人的躯体部位或器官制作的雕塑、自我残割的画面等。

“西方对中国求之不得,”柏林的画廊老板奥克斯这样说道。欧洲著名的国家美术馆在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时也会征询奥克斯的意见。大型艺术展,如2001年柏林的汉堡火车站美术馆举办的“生活在此时: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Living in Time)、2003年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举办的“中国怎么样?”("Alors, La Chine!")、2004年春安特卫普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天下”(All under heaven)、2004年夏里昂当代美术馆举办的“里里外外:中国当代艺术”(Le moine et le demon)以及徐冰荣获2004年“世界艺术奖”(Artes Mundi)等均反映出西方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兴趣,无论其初衷是对这些作品所含的政治意义感兴趣,还是看中了它们的价值增长。

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特有的、臆想的陌生感、其算计好的残暴性和其挑衅性看来在一个充满涉及生存的社会政策纠纷的时代特别引入注目。北京的艺术家夫妇孙原和彭禹以其名为《Honey》的摄影作品(现由乌利•希克收藏)震惊2000年的里昂双年展:在一个冒出冰层的男性死者的头上放着一个同样也已死亡的婴儿。死者是这对艺术家夫妇拍摄前从北京的停尸房借出来的。同样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朱昱2003年名为《吃人》的行为艺术录像:朱昱在摄像机前吃6个月的死胎。

风格各异

这样的艺术作品想表达的是人的生命在中国这个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度的价值却不高,中国艺术家试图以这种极端方式对这一现象提出批评。巴黎的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Martina Köppel-Yang说:“他们(中国艺术家)依然坚信艺术可以从道德和审美的角度改变社会。”其他画家如王晋和王广义则用他们的作品对抗中国文化被“麦当劳化”的现象。王晋把美金的图像画在一块块古老的城墙砖上,将其讽刺性地命名为《敲门砖》。王广义把“可口可乐”那全球熟知的招牌字样和正在落山的红太阳排在一起。

然而,严格来讲,今天很难说还有什么典型的中国风格了:恰恰是那些十几年来驾轻就熟地活跃在国际艺术界的艺术家们,在其作品中其实已把东西方的艺术概念融汇在一起。来自厦门的黄永Ping,其装置作品《Bat Project I & II》参加了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现生活在巴黎。他和祖籍也是福建的蔡国强一样,上世纪80年代底就离开了故乡。蔡国强可谓中国当代艺术最知名的代表,今天定居在纽约。上海出生的画家严培明的成名过程是在法国开始的,1999年他设计了威尼斯双年展上的法国亭。来自北京的女装置艺术家秦玉芬今天生活在柏林。尽管这些艺术家的国籍已经不再是纯中国国籍了,但对西方艺术界来说,他们还是中国艺术家,这个标签依然奏效。

而且,挑衅性也照旧:如现在在伯尔尼展出的乌利•希克收藏作品中,不久前还有一个“鸟人”,即身为鸟身、头像人头的混合生物,泡在福尔马林液中。但在瑞士“法语区视听办公室”这个网页的拥有者瑞德玛特(Adrien de Riedmatten)看来,萧昱的这件作品“残忍恐怖”。瑞德玛特尖锐地抨击并状告伯尔尼艺术博物馆,因他认为作品中的那个胎头是真的。现在,该博物馆已经将受争议的作品撤出展览。反正,就中国当代艺术而言,目前人们不必担什么心。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
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

D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