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最美妙的生日礼物:德国化学家喜获诺贝尔奖

2007年10月10日

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荣归德国学者格哈德•埃尔特(Gerhard Ertl)。来自柏林的埃尔特因此成为继彼得•格林贝格(Peter Gruenberg)之后,今年摘取最高科学奖项的第二位德国人,同时再续德国学者近二十年前问鼎诺贝尔化学桂冠的前缘。

https://p.dw.com/p/Boof
放不下的电话图像来源: AP

埃尔特因其在“表面化学”基础研究领域的开创性成就而获得这一殊荣。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周三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埃尔特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臭氧层遭到破坏的过程,以及燃料电池如何工作、汽车内催化剂的原理、铸铁生锈的原因等等。

臭氧层和催化剂

诺贝尔奖委员会在陈述埃尔特获奖理由时指出,表面化学对于化学工业至关重要,“甚至能够解释臭氧层为何遭受破坏——这是因为表面化学反应使得同温层形成了冰晶。”埃尔特成功地揭示了表面化学反应的重要细节和内在过程,从而为现代表面化学工业的创立建造了基础。表面化学与化学工业及及相关,并在许多生产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制造人工肥料。

埃尔特本人在得知获奖喜讯之后深感震动,“实不相瞒,我激动得热泪盈眶。”在71岁生日这天被告知荣获最隆重的科学表彰,“这实在是一名学者能够想象的最美妙的生日礼物。与此同时,还有一些惊讶,因为我没有料到会在今天获奖。” 埃尔特依然处在极度兴奋的失语状态之中。他说:“似乎突然之间梦想成真。”科学家一生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近在眼前。诺贝尔奖委员会给了他20分钟时间准备应对媒体发言。电话铃一直响个不停,同事们全都拥到他的办公室的门口,开香槟酒表示庆贺。

夸奖德国科研条件

Schweden Deutschland Nobelpreis in Chemie für Gerhard Ertl
图像来源: AP

埃尔特的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在汉诺威、慕尼黑和柏林进行的。他对德国本地的科研条件大加赞赏。埃尔特说:“我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我不能理解,为什么大家总是抱怨经费紧缺。”德国学者的待遇比美国好多了。埃尔特是柏林马普学会弗里茨·哈伯研究所的退休所长,在任时间是1986年至2004年,此前,他还在加利福尼亚任教,并常年担任慕尼黑工大教授职位。

埃尔特获得的奖金额将达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42万欧元)。2006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是美国科学家罗杰•科恩伯格(Roger Kornberg),他在真核转录的分子基础研究领域作出了贡献。周二,德国学者彼得·格林贝格被赋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称号,他与法国科学家阿尔贝特·费尔特因发现巨磁电阻效应共享这一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