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降下帷幕

2001年11月21日

11月17日,为期10天的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缓缓降下帷幕。这一影界盛会虽然不及柏林电影节光辉耀眼,但却因参展影片的非商业取向而独具特色。

https://p.dw.com/p/1OZf
风景如画的海德堡图像来源: Stadt Heidelberg, Foto: Herbert Braun

电影节将目光集中在一些鲜为人知的新导演身上,推出他们的处女作或导演的第二部影片。德国导演法斯宾德,波兰导演凯希洛夫斯基等导演界的巨星,都是在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上获得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首次成功。

本次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具有十分特殊的意义,因为这是它举办50周年的十分具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同德国其它电影节相比,只有柏林电影节的历史长于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这些在曼海姆和海德堡参赛的影片来自世界各地,主要是来自那些处于好莱坞阴影之下的地区,另外一个重要特色则是,影片不以商业价值为目的。

自1992年,德国前电影评论家科茨就是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的负责人,他说:

“我有这么一个定义。如果某位导演在一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因病无法继续工作,而制片商换上一个导演,继续拍出这部片子,那么,我可以毫无疑问地说,这样的影片我们不要。对于文学艺术作品来说,一个人创作的独立作品融入自己的特色,具有独特的个性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我希望,对于一部影片也是这样。”

科茨和他的评选委员会尤其重视影片的个性。今年的近30部参赛影片分别来自澳大利亚,阿根廷,以色列,非洲的布吉纳法索以及台湾等,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影片通常在德国电影院里寥若晨星。

曼海姆-海德堡电影节面向的是全世界。科茨和他的评选委员会在电影节开幕前筛选了全球一年以来新导演的处女作或第二部作品。但是邀请前来参赛的则是评选委员会所喜欢的影片。

台湾女导演陈若飞制片并导演的影片“海角天涯”是本次参赛的唯一一部华语片,以女同性恋为题材。陈若飞在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攻读过电影创作,而后在美国加州电影学院获得电影硕士学位。“海角天涯”是她的第二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