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无处为家“的女导演

芙茗2003年3月25日

先是”走出寂静“,而后”无处为家“,德国女导演卡罗琳-林克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感触捕捉人性最微妙的挣扎。

https://p.dw.com/p/3QbM
她在丛中笑图像来源: AP

《非洲无处为家》是一部细腻的情感影片,而又在不经意之间切入深刻的主题:被战争动乱所驱逐的人流离失所,在异域文化中挣扎的人找到心灵归宿。38岁的德国女导演卡罗琳-林克没有选择生硬的单刀直入,而是从多个线头着手,通过故事情节的自然发展引发观众的思索。这部影片为德国捧回了20多年来的第一座奥斯卡金像奖。

影片在一段旁白中拉开序幕:"肯尼亚,1937年12月2号。我亲爱的洁塔!内罗毕的犹太人团体已经答应,支付你和孩子移居肯尼亚的费用了。一想到我将很快拥你们入怀,我激动得心都快跳出来了。 ”

影片便是如此开始娓娓道来,在触动你的心灵的同时敲击着你的头脑,这正是导演卡罗琳-林克的过人之处。也正如女导演本人,故事里蕴含着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人性中最本质的温情。当初,她之所以步入了影视业的行当,并非为了追逐耀眼的光环,而是受一种质朴的好奇心的驱使。

卡罗琳-林克毕业于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毕业的作品曾在电影节上获奖。她首先以实习生的身份进入巴伐利亚电影制片厂工作,其后担任了许多电视和电影的编剧与助理导演。。1992年,林克一边为电视台拍摄儿童片,一边为自己的影片《走出寂静》编写剧本。直到1995年,此片方告完成。影片对失聪者的独特世界及其与他人关系的刻画细致入微,而又非伤感煽情,通体浸润着一种优美的诗意,也为林克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林克说:“我一直都喜欢涉足于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使得我的职业很适合于我。在《走出寂静》一片中,我完全沉浸在失聪者的世界里,这正是我的工作所带给我的最大的快乐。”

虽然林克已是德国最具声望的名导演之一,她却毫不在意地说:“我喜欢的并非电影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而是对人性的探讨和理解。电影不过是我用来表达的一种媒介而已,即使不通过电影,也应该有其它的表达形式。”

电影行业的起落沉浮往往是一场难以预料的悬念。最初,没有人愿意为卡罗琳-林克的处女作《走出寂静》投资,摄制工作充满了艰难坎坷。谁又愿意为描述失聪者生活的电影投资呢?该片从一开始就被打入了边缘群落,受尽了冷嘲热讽。可是努力终于有了回报:1998年《走出寂静》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卡罗琳-林克走上了红地毯。

卡罗琳-林克生性俭朴,即使在取得了《走出寂静》的成功后,她依然蜗居在学生时代的小屋里。当经济拮据时,她就拍一段汤面食品的广告片,否则绝不妥协于商业利益。在获得同事叹服的同时,她也受到演员们的爱戴。

《非洲无处为家》的女主角茱莉安妮-科勒(Juliane-Koler)这样称赞道:“我认为她是一位特别出色的导演,因为她精益求精,果断而又明确,她的电影棒极了!”

看来好莱坞的评委们也甚有同感,才有了颁奖晚会上令人惊喜的一幕。德国电影20年来与奥斯卡的首次结缘,这也正是卡罗琳-林克的自豪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