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更好的外交吗? | 文化经纬 | DW | 29.03.2011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文化

文化是更好的外交吗?

自四月初起,北京新近开放的国家博物馆将展出启蒙时期的艺术品。展品来自德累斯顿、慕尼黑及柏林博物馆。这是德国三家最大的国家博物馆。为此,本台记者Rainer Traube采访了柏林国家博物馆馆长艾森豪尔(Michael Eissenhauer)。

柏林博物馆馆长艾森豪尔

柏林博物馆馆长艾森豪尔

Rainer Traube(下面简称记):

艾森豪尔先生,您打算利用这次展览向中国的参观者介绍西方的价值观吗?

艾森豪尔(下面简称艾):

展览的首要目的是艺术。展出的计划是,用德国三家最大博物馆的收藏来展现一个特定时期的文化成果。举行这次展出的想法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我们脑袋里固有的,而是十年来发展的结果。通过这许多年的认识和共同经验,我们三家博物馆滋生了这样的想法:在这座由汉堡设计院改建的中国国家博物馆重新开放之际,共同举办一个与之相符的艺术展。

我们与中国伙伴共同讨论了展品内容的问题,最后得出的结果是,展览的内容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一,展品必须是纯欧洲的;二,展品必须来自这三家博物馆,不必借用其它博物馆的;三,展品的内容应该在中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最后有人提出,启蒙时期的艺术品能够符合这三个基本条件。"启蒙时期艺术展"就是这么来的。

记:

中国是一个极度向前看的国家。中国人会对欧洲十七及十八世纪的争论感兴趣吗?

艾:

中国人对欧洲文化感兴趣是毋庸置疑的。但有趣的是,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中国学校教学大纲的内容之一。这我以前也不知道。启蒙运动在中国并不是陌生的东西。并非只有学哲学或者学德语的大学生才知道康德、卢梭、哥德或席勒。这属于中国的基础教育。

另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中国人并不了解启蒙运动也反映在欧洲的艺术当中。我们要下功夫让中国人了解这之间的关系。我们要向中国人揭示,启蒙时期让人们关注的那些先锋话题是如何在艺术中,以及在艺术家的绘画中-从肖像到风景画-体现出来的。

记:

这些启蒙时期的话题,一方面是科学、理智和进步,而另一方面是人权,个体的作用及自由。这些在中国都是具爆炸力的话题。您说您不想让这个展览政治化或者被政治利用。但您到了一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坐监狱的国度里,能绕过人权这个话题吗?

艾:

我说过,办这个展览的计划早就有了。当时没有人知道,展览在五年后会与什么现实挂上钩,因此我们并不想用这个展览发什么政治信息。我们只想办一个只涉及文化及艺术题目的展览。而我们的展品能够极好地体现这一点,它既与中国人的教育及知识有关联,又能在中国引起极大的兴趣,因为双方都能够接受对方的艺术。

早在十八世纪,欧洲人就对中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而中国人也一直关注着欧洲社会的发展模式。启蒙运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在启蒙运动当中也诞生了许多对艺术非常重要的新观念,比如天才的理解能力。这对历史、感情及感知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启蒙也意味着人们要思考这个问题,即个体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应起的作用。我认为这是让中国感兴趣的关键之处。

记:

展览期间还伴随着讨论会,科学交流及与之有关的活动。这是世界最大的北京国家博物馆新开放以后的第一个大型展览。改建设计是德国人做的,这样的展览也给德国人做,这是很大的荣耀及信任。中国人为什么如此信任德国人?

艾:

我们与世界其它重要的博物馆之间的确有过激烈的竞争。而最后我们得到这个展览项目的关键在于,通过长年的合作我们赢得了中国人的信任。这也是我们的前途所在。不是说这次展览结束了我们的合作就到此为止了。这仅仅是我们与中国博物馆合作道路上的一个中间站而已。这对我们柏林博物馆非常重要。

记:

这次展览被提到非常高的文化政策高度-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伍尔夫总统是展览的庇护人(Schirmherr)。您现在觉得您仍是一位博物馆馆长呢,还是文化艺术家,或者是文化外交家?

艾:

我相信,文化交流总是与外交相关联,其任务是加深、扩大及发展民族间的关系,改善及加强民族间的了解。如此说来文化就是一种外交。

记:

您认为文化能够做到政治做不到的事情?

艾:

确实是这样,对此有许多例证。我认为,文化可以更好地进入人们的灵魂和理智,赢得人们的好感,激发人们了解其它民族的欲望。

作者 Rainer Traube 译者 王雪丁

责编:韩明芳

页面 1 | 2 |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