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教育权威:德国中学糟透了?!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4日

一年前的国际中学生水平测试(比萨测试)丢足了德国人的面子,拉响了德国教育体系的警笛。现在,受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委托,教育专家又对德国的中学教师进行了一番评定,结果把德国过时落伍的教师队伍批判得体无完肤。

https://p.dw.com/p/4PBL
课堂宛如自由市场图像来源: dpa zb

德国的“时代周刊”公布了这一惨不忍睹的调查结果。据汉堡的这家媒体报导,五位国际知名的教育专家从今年九月份起,就四处访问德国各地的教育人士和教师工作者。在他们看来,德国的中学教育体制乏善可陈,缺点多多。

主要的批评焦点在于德国中学一次性分流为普通中学、实科中学,以及文理中学。经合组织的专家认为这种“支离破碎的体制”在各类中学间筑立起围墙,并且反映在教师队伍的分化方面,不是互相弥补渗透,而是彼此分隔离间。

德国的中学教师真得如此糟糕吗?研究专家认为,德国中学课堂的质量低劣,与其说是个别老师的过错,不如在教育体系上找原因。僵化的管理条例没有给人提供发展参与的空间,打消了教师们的授课热情。学校表面上属于自行治理,但是教师的责任权力却非常有限。另外,教育掌握在一些机构的手里,而他们彼此之间互不买账。

国际专家尤其抨击了德国教育体制的官派作风。教师作为一种职业,其薪金标准没有很好地与工作效率挂钩,这影响了中学老师的劳动积极性。另外,教师们缺乏职业再培训的热情。引用“时代周刊”里的专家评定,便是:“一朝充电,终生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