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慕尼黑机场印象

2003年2月9日

第一次踏上德意志土地,走下飞机旋梯的第一印象是什么?面对陌生的面孔和陌生的语言,下一步走向哪里?

https://p.dw.com/p/3FcR
慕尼黑机场远景图像来源: Jens Weber

上午9:20上海浦东机场起飞,经北京出境,过乌兰巴托,莫斯科,明斯克,华沙,维也纳,萨尔茨堡,当地时间下午5:30终于抵达慕尼黑。一路飞来感觉越飞越亮堂,机场办完入境手续后,在慕尼黑毫无暮沉打算的敞亮天光里打电话给家里报平安,得知南京已近晚上12:00。

慕尼黑机场落地后,趁着飞机向航站楼滑行,努力望向窗外能看得到的跑道,建筑,设施以期求证一些对欧洲的印象,结果感觉和国内机场的并无二致,也就不了了之。

通向出关通道的电动扶梯上方的标语牌用几国文字向旅客表示了欢迎的意思,一眼看出其中也有汉语,于是竟真的被德国人民的友好感动了一下。

三个出关通道,两个明确标出办理的身份类型,欧盟或非欧盟;中间一个没有任何标志,模棱两可,所以没几个人排队。一边随队向前移动,一边琢磨正在为两条长队办手续的穿着统一制服的德国官员的神情。看着两人严肃认真的样子,一时竟恍惚起来,仿佛自己是一个反法西斯战士,至少一个抵抗运动人士,即将走过德国鬼子的关卡,会被查出什么问题,开始有点没底。

好在中间通道的官员较亲和,象地下党,脸上始终保持着大男孩的纯真笑容,刚刚办理完自己面前寥如晨星几个旅客,正无聊,于是快步向其走去。“地下党”接过护照后首先问是讲英语还是德语,用英语回答说汉语讲得较好。“地下党”显然理解了我的幽默,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学起了汉语,短短的几分钟内掌握了“你好”,“再见”的发音要领。七搭八搭,正经问题没来得及问几个,就盖好章让我入关了。松了口气,好象终于用英勇战士的机智战胜了鬼子一般。

一出机场行李房,就看见门前栅栏上高挂着一张写了我名字的白纸,因为只此一张,所以非常醒目。朋友本来要从斯图加特开车来接,临时有事来不了,就把这活儿交给他在慕尼黑留学的朋友小翁。小翁在机场就为我买好了去斯图加特的火车票,于是我们乘坐机场到市区的地铁,向慕尼黑火车站进发。

说是地铁,其实除了机场和市区在地下,其它时间都在地面狂奔。机场距市区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足足要走40多分钟。列车一路开过去,看着窗外的景致,我还是没有找到身临欧洲的感觉,好象还在行驶在南京到上海的路上。

慕尼黑火车站象个其大无比的厂房,没有候车室,火车直接开进站房,人们就在站房里的月台上等候上车。尽管如此,秩序却井然,这在国内不敢想象。

火车都是子弹头流线型高速列车,车厢宽敞整洁,非常舒适。全玻璃自动门将车门和列车联结处较容易产生混乱和噪声的地方与乘坐处隔开。每节车厢座位总数不多,以保证每一个座位都宽大舒服;车厢中部还辟出大片地方设置了供人们挂衣物的类似衣橱的装置。不由得赞叹车厢设计者为乘者所想的的一片苦心。

老早听说欧洲人被中国人好吐口痰的毛病搞得苦不堪言,有些旅馆饭店甚至不得不贴出“不准吐痰”的字条,而且只有中文一种文字,使我们一些自认为素质很高的同胞很没面子,一边对欧洲人的这种做法进行谴责,说这是对中国人的歧视;另一方面恨不得把爱吐痰的中国人的嘴巴都给缝起来。在飞机上和火车上,我发现德国人擤鼻涕的落落大方,是完全可以和中国人吐痰相媲美的,只要产生了此需求,不管你在干什么,哪怕正在用餐,也会抽出张纸巾按住其产生鼻涕的巨大的器官,给你来个如雷贯耳。火车上我旁边的一位老兄,一路走来就是如此,声若裂帛,惊心动魄,而且定期发作,联绵不断。

列车在慕尼黑到斯图加特200多公里的铁路上以140公里的速度飞驰,而欧洲也就开始在我面前渐渐展现出她的风貌来。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我惊叹德国人怎么能把每一寸土地都“捣侈”得如此整洁。不仅每一片田块都精心整理过,象公园的草坪,就连每一处荒草都好象经过精心的整饰。沿途房屋不多,比较集中,而且一般都选择景色优美的地方,不象沪宁线两边,房屋多而且杂乱无章,东一榔头西一棒。每一处小楼,哪怕只是象苏南农民的小楼般简单,也都要带一个小院子,种花种草,尤其是进屋的门廊,花枝招展,再摆两把躺椅,实在有味道。

沿途经过奥格斯堡(Augsburg)和乌尔姆(Ulm)两座城市,感觉欧洲的城市都不大,火车进城出城都干净利索,不象国内,只要是一个值得火车停靠的城市,总归会先铺陈半天,然后再洋洋洒洒地走上半天,没完没了。

当乌尔姆巨大的带尖顶的教堂展现在我眼前时,我一时有点犯迷糊,感觉不真实---因为这样的景致我只是在图片和电视里见过。火车抵达目的地,朋友开着奔驰C200来接我,在斯图加特起伏曲直的道路上向他的寓所进发,道路两旁浓密的树林向后飞逝,偶而一辆灯火通明的双节有轨电车轰轰隆隆地驶过。我想,我确实是在欧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