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报摘:“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是表面文章” | 媒体看中国 | DW | 16.08.2018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报摘:“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是表面文章”

中国政府年初宣布,今后将逐步放宽外企必须已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规定。但一些专家认为,这种让步姿态只是表面文章。

China BMW Brilliance Automotive - Angela Merkel & Harald Krüger

默克尔总理2016年参观中国沈阳的宝马合资企业

(德国之声中文网)没有哪一家跨国企业能绕得开中国市场,但要进中国市场却谈何容易。迄今为止,外国企业必须要有中国合资伙伴才可在中国运营,这也就意味着必须要和这个中国伙伴分享自家的知识产权和技术。今年春季,中国宣布将在部分领域放宽有关中国合资伙伴的硬性规定。德国工业联合会对此表示欢迎。《法兰克福汇报》发表题为《借助西方而壮大的中国创新力》的文章。文章称:

"对于中国放宽合资规定,专业人士并不认为这是中国对德国政府做出的让步。墨卡托研究所专事欧洲对华政策研究的维登菲尔德(Jan Weidenfeld)表示:'在那些中国人相对比较自信,认为国有企业能够同外国竞争者并驾齐驱甚至比对方略胜一筹的领域,他们愿意作出让步。'但是,在那些技术水准远远高于本国企业的领域,中国还是会一如既往地保护本土企业。维登菲尔德说;'如果中国做出让步,那一般来说,都是一些表面文章。'

过去几年来,中国突飞猛进。强迫外国企业必须以合资方式进入中国的规定,极大地帮助了中国经济很快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仅在2015年,中国就新成立了六千多家合资企业。来自咨询公司KPMG的数据称,2017年有超过400亿美元的资金以境外直接投资的方式进入中国。"

文章写道,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已拥有世界领先地位。因此,中国在此领域取消了合资企业的硬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但是,在许多科研强度极高的领域,比如化工、制药以及医疗器械领域,外国企业还是必须同中方合资后,才能进入中国市场。有鉴于此,放宽市场准入门槛显然是一个象征性的举动。文章接着写道:

"当然,国际企业在没有中方伙伴的情况下能否适应中国市场,也是一个值得怀疑的问题。毕竟,中国的官商关系网错综复杂,各类规章制度更是让人眼花缭乱,因此,想必只有那些经验丰富、受过良好咨询的企业才有可能在这个管控严密的市场上取得成功。对于德国汽车企业来说,现在中国放宽合资规定,实际意义并不大。因为,大多数德国汽车企业已经同中方合资伙伴签署了多年的合同。"

文章详细介绍了诺丁汉大学三位学者对中国合资企业制度与中国技术进步关联性展开的研究。文章最后写道:

"为了赶超西方国家,中国的发展仍离不开模仿。毕竟中国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准还有很大差别。即便取消了合资建厂的硬性规定,中国还是有很多手段获取外国企业的技术。此外,了解中国市场的专家警告说,不应因为中国放宽市场准入条件而迷惑双眼。比如,外国企业在企业数据加密方面仍遇到重重困难。墨卡托研究员维登菲尔德表示:"中国政府的目的是,外国企业只能使用政府批准的VPN伺服器。此外,一个新的趋势是,各个企业都要成立党支部,而党支部越来越多地介入企业的人事决策。有鉴于此,没有理由期望,中国会在近期内进一步向西方开放。"

China Energieunternehmen CNPC

中石化接管了法国道达尔在伊朗的项目

早在特朗普总统对伊朗制裁令生效之前,一些活跃在伊朗的欧洲能源企业就已相继撤出,而中国却乘虚而入,轻而易举地获得了伊朗的能源项目。柏林的《每日镜报》写道:

"进军伊朗,撤出伊朗:美国对伊制裁令欧洲能源供给企业蒙受重创。法国Total和德国Wintershall都已相继撤出了伊朗,而中国则很快填补了这一空白。中国接管了这一世界最大的油田,而且他们会留在这里。特朗普时代,人们经常以这样的词句相互安慰,两年后就是下一次总统大选了。他们期望,届时美国能重返巴黎气候协定,也期望美国不再搅乱世界贸易。总之,他们希望特朗普造成的残局,到时候能得到修正。在政治领域,他们的期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能源领域,修正错误则是不可能的。

仅上周宣布的对伊制裁措施以及对俄罗斯的制裁计划,就已经使世界能源领域的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可不会局限于一届总统任期,而是会持续几十年之久。本周一,伊朗官方通讯社证实了一条各方猜测已久的消息:中国国有企业中石化(CNPC)已经在伊朗取代了法国道达尔石化公司(Total)。这里涉及到的项目是指波斯湾的南帕斯气田。这一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田一部分位于伊朗水域。法国道达尔公司曾拥有50%以上的股权,并拥有20年的开采合同。现在道达尔已全面退出。退出的原因也很简单:特朗普在一篇推文中写道: '谁和伊朗做生意,就别想和美国作生意。'而迄今入股30%的中石化,则全面接管了该项目的领导权。"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