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面对中国 欧盟鼓足勇气

达扬(摘编)
2019年4月8日

对于周二开始的欧中峰会,德语媒体普遍不大乐观。《南德意志报》撰文指出,欧洲人已经意识到, "以贸易促改变“的对华战略已经失败,现在到了展示强硬共同立场的时候了。

https://p.dw.com/p/3GSm3
Peking EU China Treffen Tusk Li Keqiang Juncker
2018年的中欧峰会气氛相当融洽,图为双方代表在北京人大会堂签署协议。图像来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

(德国之声中文网)数周以来,中国的宣传机器对习近平的欧洲之行赞不绝口:此行促进了自由贸易、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形象以及稳固了世界和平等等,不一而足。然而,对于本周二即将开始的欧中锋会,《南德意志报》并不乐观。该报题为《欧洲人鼓足了勇气》的报道写道: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二抵达布鲁塞尔参加欧中锋会时,欢迎场面想必会冷谈许多。几乎在习近平欧洲之行的同一时间,布鲁塞尔就中国企业参与欧洲敏感信息基建项目问题发表了采取共同立场的建议。今年三月, 欧盟委员会出台了今后共同应对中方合作伙伴的意见稿。去年,美国方面将美中关系定义为'制度竞争关系'。而布鲁塞尔现在则将中国称为'制度性对手'。

欧盟改变对华政策的勇气是过去几个月当中逐渐积攒而成的。尽管美国并不愿意和欧洲采取共同立场,但中美贸易战却明确显示出,'贸易促转变'的战略已经以失败告终了。对北京的软弱立场没有带给美国和欧盟任何好处,只有强硬态度才能奏效。北京智库清华卡内基中心的保罗·哈因勒(Paul Haenle )认为,欧盟对华立场的强硬化并不出乎意外。他说;'北京绝不会顾及自身利益之外的东西。'"

文章写道,在打击不公平竞争、偷窃知识产权和分化欧洲的问题上,欧盟的决心非常之大。毕竟在高科技领域,欧盟仍对中国具有不可替代的吸引力。而布鲁塞尔很多人担心的正是,如果欧洲人不采取防范措施,高科技这张最后的王牌也将很快失效。

"欧盟对华政策的转变对中国来说,时机非常不理想。中美贸易战带来的后果已经令中国政府疲于应付,根本无暇顾及第二战场。习近平的压力有多大,从官方报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略知一二。官方报纸上刊登了习近平2013年对党内干部的一次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是中国长期发展的唯一保障。……文章透露的信息很明确,高瞻远瞩的习近平早在2013年就已经预料到当前的困难局面,因此现在也一切都在掌控之中。但是,经济发展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却是北京无法隐瞒的。……

Merkel Macron Juncker Jinping in Frankreich
《南德意志报》:鉴于中美贸易争端尚无尽头,中国不希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图像来源: Reuters/P. Wojazer

而特朗普偏偏喜欢将中美贸易争端暴露在整个世界面前,这令北京尤为不舒服。毕竟按照北京的一贯做法,不愉快的事情应当关起门来内部解决。"

批评中国政治  新西兰女学者遭遇恐吓

安娜-马丽·布雷迪(Anne-Marie Brady)是一名新西兰学者,她研究的重点领域是中国政治。去年她发表了题为《魔法武器:习近平中国的政治渗透活动》的学术文章,此后奇怪的事情就接连发生:笔记本电脑失窃、匿名电话、恐吓信件以及汽车被做手脚等等。《法兰克福汇报》以《危险的中国研究》为题介绍了布雷迪教授的遭遇。文章写道:

"警方、新西兰情报部门,甚至国际刑警组织都已就上述事件开启了调查。去年,大约三百名学者、记者和人权积极人士发表公开信,对试图让这名女学者噤声的种种行为提出抗议。他们呼吁新西兰政府为保障布雷迪安全做出更多努力。布雷迪本人认为,平素里以无忧无虑的新西兰人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中国恐惧症'正在快速蔓延。

人们担心,中国会公开对新西兰施加压力。新西兰对华贸易以出口奶制品为主。一家新西兰企业抱怨说,他们的产品在中国海关开始遇到麻烦。一家新西兰航班飞往上海途中因无法获取降落许可被迫返航,很多人坚信此事有政治背景。中国官方媒体发表文章称,今后游客将不会前往新西兰旅游。中国官方还取消了参加中新旅游年开幕式的计划。

她不得不接受一系列安全措施。住家和办公室都安装了监控录像。办公室还安装了特种安全锁。接听记者电话时,布雷迪多次因咳嗽中断谈话,她调侃说;'由于安了安全锁,清洁工也无法进来打扫卫生了,我估计我会死于灰尘过敏。'她表示,这一系列怪异事件并不会让她感到恐惧。'我从事相关研究已经三十多年了,我非常清楚中国政治制度的运作方式。'如果北京确实曾想威慑布雷迪,那这些尝试显然没有奏效。"

 

摘译自其它媒体,不代表德国之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