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媒体:特朗普"搅局"促欧中联手? | 媒体看中国 | DW | 29.05.2017

访问新版DW网页

尝鲜使用dw.com测试版。该版本仍在完善中,欢迎你提出宝贵意见!

  1. Inhalt
  2. Navigation
  3. Weitere Inhalte
  4. Metanavigation
  5. Suche
  6. Choose from 30 Languages

媒体看中国

德语媒体:特朗普"搅局"促欧中联手?

中俄联手打造远程宽体客机引发德媒关注。德国《商报》指出,愿景虽好但也带来许多风险。此外,特朗普结束首次外事访问之际,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则看到欧盟在向北京靠近。

Symbolbild Europa China

(德国之声中文网) "中国和俄罗斯希望打破空客和波音的市场占有率。2025年前,两国将联合研制远程宽体客机。然而,该计划也带来许多风险。"--德国《商报》在刊发的一篇文章中指出,"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去年便宣布了这一消息。中俄将共同研制自己的远程宽体商用客机。本周一(5月29日)'中俄国际商用飞机公司(China-Russia Commercial Aircraft International)'在上海签署合作启动协议。最迟到2027年,新的宽体客机市场将投向市场。"

文章认为,中俄两国有这样的计划也是可以理解的。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议题上,中国追求雄心勃勃的计划。例如在电动汽车上的发展上,中国已经遥遥领先。"中俄两国都致力于大规模扩建国家铁路网络。在航天飞行领域,两国也走在了前面。实际上,有研制宽体客机的计划也是预料之中的。"

"两国研制的这款客机的目标是,打破到目前为止空客、波音A320和波音737占市场主导地位的局面。……但是与中程飞机的研制相比,这种大型飞机面临的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挑战。因此需要两国的共同努力。但中俄间的合作尚不能保证取得最后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项目背后仍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China Erstflug Comac C919

人前风光的C919也经历了不少“磨难”

文章先是指出两国遇到的第一大难题,并写道,"对两国来说,研发一款全新的机型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即使是拥有丰富锻造技术经验的空客和波音公司在研发A350和波音梦想飞机时也遇到许多困难和交付被迫推迟的问题。原则上,中国商飞(COMAC)与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集团(UAC)早已清楚将遇到什么样的风险。中国商飞自主研发的C919经过了数年的推迟刚刚完成了首飞。专家估计,距C919飞机正式投入使用,还必须再进行两到三年的测试。同样俄罗斯生产商伊尔库特制造的新型客机MS-21也面临相似情况。"

这第二大难题是,"谁会购买新飞机的问题还是个未知数。航空公司对启用全新型号的飞机十分谨慎。原因是,对运营和维护发方面的成本完全没有经验可谈。但这些数据对航空公司的预算十分重要。通常空客和波音的做法是,只有在有所谓的'启始客户'之后,才开始研发生产,通常飞机制造商会以极大的价格优惠吸引首批客户掏钱购买。"

文章结尾处透露,"因此,飞机制造商可以通过首批客户获得运营成本,及所有的机会和风险。德国汉莎航空为客户推出全新的庞巴迪C系列客机,由汉莎瑞士子公司运营。空客和波音能找到类似首批客户,是因为其拥有一定的知名度,而中国商飞和俄罗斯联合航空至今仍不能展现出这一能力。"

Italien G7-Gipfel auf Sizilien

七国峰会上的德美领导人

不对等的伙伴?

 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则注意到特朗普上台后,给欧盟和中国带来的变化。在其刊发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特朗普'搅乱'了欧洲人,这让欧盟一点点靠近中国?至少在两个领域欧中可以展开合作。"

"如今的美国总统早在竞选期间就威胁对中国商品实行惩罚性关税。尽管在与习近平会晤前几个星期,特朗普的措辞有所收敛,但威胁仍在。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顺差已明显下降。但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仍是巨大的,是德国的五倍。"

另一方面,特朗普与北约及欧盟首脑的会面,以及在意大利刚刚结束的G7峰会上的发言,也令欧洲感到震惊。几天来特朗普的"表现"再次证明,美国不再是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无论是气候、国际贸易还是安全议题方面。毋庸置疑,这位美国总统和他的团队在全球合作方面给予很少的支持。"

"特朗普颠覆美国传统领导人角色带来了不稳定性。其结果之一:全球经济政策重新洗牌。世界另外两大主要经济体--欧盟和中国在国际问题上正寻找新的合作伙伴。"

文章就此指出,至少在两方面欧洲和中国可以合作:国际贸易与气候政策。但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和欧洲的合作关系是不对等的:中国一心发展"一带一路"等项目扩展其影响范围、欧盟则危机四起。有疑问的是:欧洲未来能否继续担当可以让人严肃对待的合作伙伴。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DW.COM

相关音频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