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语媒体: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富士康”

2023年2月22日

中国投资者去年对欧洲的公司收购和投资大幅减少。《法兰克福汇报》文章对此予以了关注。《每日镜报》文章认为,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陡增展示出一种趋势: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中国供应商的终端制造基地——一种形式的富士康。

https://p.dw.com/p/4Nqkg
德国政府2022年10月有条件批准中远收购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少数股权
德国政府2022年10月有条件批准中远收购汉堡港“福地”集装箱码头少数股权图像来源: Rupert Oberhäuser/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根据咨询公司安永(EY)的分析,中国投资者去年对欧洲公司的收购或投资为139起,比2021年减少16起。这139起交易总金额估计为43亿美元(40亿欧元),比2021年下降近三分之二。其中,中国投资者对德国公司的收购或投资仅26起,总金额不到2.9亿美元。在创纪录的2016年,中国对欧洲公司的收购和投资为309起,总金额高达860亿欧元。

《法兰克福汇报》的署名文章就此评论道:"中国公司在德国的收购活动已降至十多年来的最低水平。尽管这一发展很大一部分可以归因为新冠让中国的经济活动处于阶段性停滞状态,但这也是先前一个趋势的延续。曾经担心的被中国人买空的情况没有出现。有些人会对此表示欢迎,因为毕竟中国尽管有所开放,但仍无公平竞争环境可言。而且,德国在保护关键企业方面不再天真,而是明确自己的(安全)利益,的确是正确的。"

不过,评论也指出这一趋势的另外一面:"当然,并不是所有寻找买家的中型企业都生产高科技产品,并非每一个资本不足的公司都具有战略重要性。有相当多的例子表明,来自中国的投资者用他们的资金拯救并壮大了当地的公司,从而保住了工作岗位。我们经常听到,来自远东的投资者也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非常感兴趣--这有别于许多来自西方的金融投资者。"

德国从中国进口陡增背后隐藏着根本性的逆转

《每日镜报》关注了德国对华贸易逆差陡增以及从中国的进口额大幅增加背后隐藏的趋势。文章写道,"在德国有关德中经济关系的辩论中,认为德国企业在华利益与德国国家利益具有很大一致性的观点现已被批评性看待,这是一个进步。因为最晚从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开始,我们就知道,对外经济政策往往有地缘政治的成分。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我们的中国问题有多么严重。"

德国的对华政策将驶向何方?

文章说,公众的主流说法是,德国的汽车工业依赖于中国的销售市场,也有人不断警告和中国经济脱钩的后果,但如果把目光从德国对中国的出口转向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可以看到一个在战略上令人担忧的趋势:"从2021年到2022年,德国从中国的进口额从1430亿欧元上升到1910亿欧元,增加了三分之一。德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突然增长到840亿欧元。这比2004年以来的平均水平高出四到五倍。"

文章认为,"在关于何为正确的中国战略的争论中,我们因此必须改变视角--从关注对华出口转向关注进口。因为这些数字的背后不仅仅是后新冠时期的追赶效应,还隐藏着一个根本性的趋势逆转:与美国或中国相比,德国公司的能源成本预计将增加一倍或两倍,面临巨大的问题。不仅是大公司把生产转移到中国,中型企业也是如此。而且,两者还都越来越多地出于削减成本的考虑而转向中国供应商......在失去了俄罗斯天然气这一'桥梁技术'之后,由于成本原因,也部分因为产能关系,与中国的'危险联系' 将变得更加紧密。而这正是源于地缘政治考量的多样化战略的反面。"

文章警告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德国工业界正在变成中国供应商的终端制造基地--一种形式的富士康,只不过生产的不是苹果手机。对于风能、太阳能行业、热泵和电动汽车电池来说,情况尤其如此。肖尔茨总理在问智利、阿根廷和巴西期间所倡导的多元化战略,对改变这种情况并没有什么作用。"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3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跳转至下一栏 浏览更多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