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媒体

德语媒体: 中国政府何时面临压力?

2021年8月10日

德尔塔变种新冠病毒目前也扩散到了中国,《时代周报》分析了中国政府短期内不会放弃清零防疫政策的理由。《每日镜报》则关注了最新的联合国气候报告,认为中国政府不应以历史总排放量低、人均排放低为由而回避更大的减排责任。

https://p.dw.com/p/3yoAT
WS China Corona-Pandemie Test
8月4日,张家界的一处核酸检测点图像来源: Chen Sihan/Xinhua/imago images

(德国之声中文网)德国《时代周报》网站以“放开防疫管控?最好不要”为题,关注了中国眼下有关“清零防疫”以及“与病毒共存”的争论。文章认为,封锁、大规模检测、旅行限制等措施,对于中共而言并非难事,真正的挑战在其他方面。

“对于中共统治者而言,总归有许多执行清零防疫政策的理由。一定程度上的封闭,正好符合北京的政治、经济、社会、传媒策略。而且,第一波疫情后执行的清零政策,让民众重新过上了正常的生活,这点也让中国民众很满意。”

“防疫成就对于中共而言就是一个福音。在此之前,这个专制政权主要合法性来自于:政府在经济领域靠边站,从而让私营企业主施展身手。许多人都实现了勤劳致富,中国如今已经拥有了全球最大的新兴中产阶级。只要他们不在政治领域乱说话,就能为所欲为。”

“出口贸易重新增长,在经历了2020年初的停滞后,中国经济再次回到了上升轨道。这同样也提升了民众对防疫政策的满意度。大流行疫情改变了全球的经济需求。全世界都需要中国的医药产品,以及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居家办公用品。”

“对于中共而言,这一切都来得恰到好处。为了保持这一局面,北京想要尽力排除外界干扰因素。因此,外国驻华记者受到了巨大压力,他们的工作受到了阻碍,甚至还有直接的人身威胁。特别是一些英美记者还被迫离开中国。此外,中国当局十多年来一直在让其互联网与西方脱钩,比如谷歌早在2010年就退出了中国。这些因素都导致中国社会远离自由主义思想,从而便于中共宣传机构散布各类虚假消息。”

“尽管传染力极其强劲,中国当局很可能将成功遏制德尔塔变种新冠病毒的传播。中共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具有强力动员数千万党员、志愿者的能力。这是共产党治下的中国与欧美的一个本质不同。”

“不过,最迟至全球各国通过疫苗控制住疫情之时,中国政府也将不得不考虑这个问题:是否还有理由维持封城、边境管控这样的清零防疫政策?这一政策的代价是否超过了收益?可以确定的是,习近平的中共届时将忙于抵御他所认为的有害思想:来自自由主义国家的言论自由、公民社会等理念,将会威胁专制政党的意识形态根基。”

中国的碳排放仍在逐年增长,计划2030年起才逐年下降
中国的碳排放仍在逐年增长,计划2030年起才逐年下降图像来源: Chen Weifeng/ChinaFotoPress/MaxpppP/picture-alliance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最新发布的气候变化报告也是德语报刊密切关注的话题。柏林出版的《每日镜报》以“‘星期五为未来’运动为何不去中国大使馆前示威?”为题,刊发评论指出,如果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不像西方发达国家那样大力减排,气候灾难就无可避免。

文章注意到,和1990年相比,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翻了4倍,印度翻了5倍,而德国则降低了30%,美国日本的排放量也近乎停止增长。“诚然,西方国家做得并不够。作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德国还远没有实现2030年前将排放量削减到1990年水平的45%之承诺。但不管怎样,德国已经欧盟至少已经在行动。”

“反观中国这个排放量最大的国家,却没有受到来自气候保护组织的相应政治压力。……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花费巨资、对自己施加很多限制,以降低排放,与此同时,中国的排放量还在增长。中国尽管已经许诺在某一个时间点实现‘碳达峰’,然后开始逐年降低排放,但那要等到很多年以后。借用‘星期五为未来’的一句话:那时候我们早就死透了。”

文章随后抨击了两个当前德国社会颇为流行的观点:从历史总排放量而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远远不及欧美;而从人均碳排放量角度而言,中国也不及美国。作者认为,气候变化可不会顾及谈判桌上的拉锯,也不会顾及中国是不是因为历史排放总量拥有污染权之类的问题。

“更为理智的论点是:每一个国家都有义务尽现代科技之最大所能来保护气候。让经济生产更为清洁的技术已经存在。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当今的经济实力大约与美国或者欧盟相当,但是在国民生产总值差不多的情况下,中国的碳排放量却是欧盟的3倍、美国的2倍。夸张地说:中国正通过严重破坏气候来取得经济竞争力。”

“拯救气候是一个全球任务。假如,在欧洲这样气候保护意识强烈的国家正努力减排的同时,中国这样的个别国家却在增加排放,气候保护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摘编自其他媒体的内容,不代表德国之声的立场或观点

© 2021年德国之声版权声明:本文所有内容受到著作权法保护,如无德国之声特别授权,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当行为都将导致追偿,并受到刑事追究 。